-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本报记者 孙惠兰 文 通讯员 陈梦 摄
走进湖滨社区伍家垅小区,柯毛枝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柯毛枝育有四个儿子,其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带着孩子们,把一个家操持得井井有条。
日前,当记者见到柯毛枝时,她正在自家的小型面粉加工厂里忙活着。今年68岁的柯毛枝,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身体硬朗。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柯毛枝感慨万分。
1992年,在一家粮面加工厂上班的柯毛枝下岗了。随着儿子们长大,家里的经济越来越困难。为了改善经济条件,柯毛枝干起了老本行,她拿着省吃俭用辛苦攒下的钱,购买了和面机、压面机,在家开起了面粉加工厂。
“那时,大媳妇要照看小孩,我就让二儿媳去伍家垅菜市场占一个摊位卖面食,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等,自己和儿子负责送货。”2003年,柯毛枝的丈夫去世,她更是一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每天凌晨一点,柯毛枝家的做面的机器就开始转动了。等面粉和好后,柯毛枝端起重达20斤的面团放进压面机,然后在一旁守候。
“起初,面食做好后,都是靠邻居、朋友、熟人购买,生意勉强还能维持,但是时间一长,销售渠道就变得越来越窄。”面对困难,柯毛枝并没有退缩。她不断向同行学习,进而改良技术,生产出独有的面食。接下来,每天天刚蒙蒙亮时,她跑去各个卖面食的摊位进行推销。可一开始,这些摊主们并不待见她,认为她家的面食是三无产品,都不愿意购买。柯毛枝没有气馁,仍然每天带着自己的面食产品,穿梭在大街小巷,一遍遍地跟摊主们磨嘴皮子。为了能够找到销售渠道,柯毛枝甚至免费赠送产品。最终,她成功说服了一家摊位,对方答应寄卖她家的面食。
渐渐地,柯毛枝的生意有了起色。2007年的一天,清晨五点左右,柯毛枝骑着自行车去给客户送货。不料回来的路上,她掉进了一个深坑,胸口也被自行车把手狠狠地撞了一下。柯毛枝忍着剧痛爬上来后,在一位热心人的帮助下,将自行车拉了上来,然后她一路推车回家。
如今,在柯毛枝的带领下,她和四对儿子儿媳分工合作,儿子负责送货、儿媳负责制作、自己负责坐镇指挥,面食生意越做越红火。2014年,柯毛枝家建起了一幢六层的新房。为此,她开心地说:“靠着自己的双手,凭着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