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
本报记者 刘婧 文/摄
19日上午,中国作家黄石文化论坛2015年冬季号在大冶一中科技馆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黄石市文联、黄石市作家协会主办,大冶市作家协会、大冶一中承办。
主讲嘉宾是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掖平,论坛当天吸引了黄石、大冶作家协会会员及文学爱好者近200多人参加。
李掖平充满磁性的嗓音、精彩的演讲使得现场不时爆发热烈的掌声。
跨界电影圈当影视剧本编剧
2015年5月,电影《桑榆街9号》在济南举行新闻发布会,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剧本出自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掖平之手,这也是李掖平首次进行电影剧本的创作。
身为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掖平当电影编剧还是第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掖平表示,搭建这个剧本框架,自己花费了一段时间。
“我的主业是文学研究和影视研究,虽然无数次修改过别人的剧本,但真正接过电影剧本的创作任务时,我感觉它绝对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是种单纯的艺术构思或文字技巧,它更重要的是必须烘托一个正能量主题。”李掖平说,影视作品最重要的是引导人们的心灵向善,引导人们的审美水准不断提高,因此在接下任务后,立刻带领弟子组成创作团队,分析了当下电影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回避,让真善美不断放大,精心编排这样一个感人故事。
《桑榆街9号》的主人公李毅年轻又富有才华,他满怀希望地来到关爱医院工作,却在这里经历着现实与梦想的纠葛,不断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李毅起初百般无奈想要离开,但在与老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转变了观念,最终在这里实现了人生理想和价值。
在李掖平看来,李毅的成长过程对现在年轻人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一个毕业生来到临终关怀医院工作,这里为他搭建了一个平台,他把对生命的理解,把帮助每个即将逝去的人怎么维持最后生命尊严的责任挑在肩上,不仅历练了个人品格,更重要的是他深深理解和懂得了老人们的艰辛和不易,他看到了人虽然会老去,但美好、善良、真诚甚至爱情永远不会老去的感动,跟当下的现实很接地气。”
认为文学可以延长生命的长度
论坛在邹晓芳的一席发言中拉开帷幕,邹晓芳介绍道,李掖平教授在中国文学理论界、评论界,在一定层级的作家范围内她是一位德高望重、硕果累累的专家。随后李掖平开始了以“当下文学热点及问题”为主题的演讲。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这是李掖平的开场白,这句话刚落地,后方的同学们就传来了“声音好有亲和力,好温柔的”评价。
李掖平表示,很高兴来到美丽的大冶和久负盛名的大冶一中。“文学之于我们的生命之所以是重要的,不在于它能够教会我们如何去完成工作建构怎样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人文素养浸透到我们的血液中,陶冶我们的信念。”李掖平说。
文学是遍布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里,但是我们很少去想为什么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写诗却喜欢诗歌,一辈子都没有当作家的梦却喜欢阅读小说,那是因为我们从文学阅读中得到了一种奇特的救助、救赎和提升。
文学可以延长我们的生命长度,可以拓宽我们的感受领域,可以升华我们的思想境界……李掖平用了许多文学作品中的段落、故事作为例子讲解和传达给在场的嘉宾、学生们唯有文学可以让有限的生命无限的生长,有限的年岁获得永恒的时光。
李掖平在论坛中强调,文学就是要刻画出每个人心中美丽的人生风景线,所以当下文坛创作出的最显著的文学特点就是作家们用爱心用懂得用慈悲用大爱去捡拾生活细节处角落里那些被我们曾经忽略过的温暖和明亮的细节。
向善向美向真是文学永恒主题
整个演讲中,李掖平教授用了众多名人、名家的经典语句、小说中的具体细节、小说线索的分析来揭示和分析当下文坛的热点话题和存在问题。
李掖平指出,现在文学中溢美的问题已经不多的,更多的宽恶纵恶的问题。呼吁作家在写作中一不能溢美,二不能宽恶,更不能纵恶,这些都是脱离真实的。
李掖平谈及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和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表示评奖结果反映了评委们对当前文学创作热点的把握是比较全面的,大家都相信文学的功用乃在于拯救人心,疗伤人性的,无论写多少肮脏的东西都需要指向一种善良和温暖,否则就没有承担文学应该承担的职责。
李掖平在现场告知每一位学生,今年将启动第二届青春大奖赛,到时欢迎各位学生朋友踊跃参赛,比赛宗旨以健康、向上、优美、丰富的刻画还原描写表现校园生活,建议同学们在写到情色、暴力时参考徐泽成是如何把它写的很干净的。
最后,李掖平提醒,想要从事文学这项工作的人们一定要记住文学是引人向上的,文学是教人向美的,文学是提倡人们返回到真实的。所以向善向美向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所有邪恶的描写、暴力的刻画,所有血腥的渲染都必须最终指向一个道德判断,那就是惩恶扬善、引人向上。
>>个人简介
李掖平,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东文学》《百家评论》主编,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师范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山东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硕士学位学科带头人,女性文学研究所所长,山东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第八届、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女性文学研究。著有《现代作家新论》《新时期文学综论》《洞彻人生的悲凉》《天教歌唱》《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专题研究》等作品。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
>>现场互动
问1:当下许多名家写作以中国上世纪甚至是更久以前的背景为主题,这就我们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距离的,现在许多网络小说都更能激发我们的兴趣,我们该如何调节这种矛盾呢?
李掖平:这是让我们这些创作人感到很困扰的问题,但是我实事求是地说,如果你们对中国文坛当下写作的现状有个基本的了解的话,你们所说的这个现象这些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莫言、张伟等名家进入21世纪后题材的转向非常明显,他们都在写当下的人和事。
穿越这个题材首先是从网络热起来的,但是老实说网络上的穿越小说我几乎是不看的,偶尔非要参加一个研讨会也会一目十行的浏览一下算了,同样的穿越题材的把握上,美国好莱坞大片《黑衣人3》穿越回去是为了拯救地球保护人类的,因为有人要来毁灭地球。
人家这叫气魄、情怀和眼界,而我们费劲巴力的穿越回去就是为了谈一场风花雪月的个人恋爱,你穿越的有意思吗!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一己私欲,所以我说穿越题材本身是应该去提倡的,关键是你如何穿越!
现在的小说创作,写都市、城乡结合部、写当下青年人奋斗的作品不光在网络文学上是热点,在纸质的传统文学上依然是热点,比如小说选刊、小说院报每一期转载的一些小说选载的所有作品中,当代生活题材的超过74%。
只是你们平时习惯上网阅读所没见过的,不管网络阅读给你们带来多大便利,你都不能忽略放弃真正的纸质阅读。文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的感觉和网络浏览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负责任的告诉你说,当下小说创作已经不再是历史题材的一统天下了,建议你们一定要阅读小说选刊、院刊等几个重要当代期刊。
问2:李老师你是矛盾文学奖的评委,现在获奖的有很多是50、60、70年代的作家,请问现在怎么没有一些80、85后的作家获奖呢,请您说说原因?
李掖平:这个问题很有趣,我很理解这个同学的焦虑感,说老实话一要看文本怎样给我们提供了以前没有的或少见的阅读经验,另外就是对他在文坛上的影响力和位置要谨慎科学的考量。
写作要有历练过程,从开始写到写熟、写好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像张爱玲那样的天才是非常少的,所以不能说现在的80后没有获奖就意味着不重视年轻作家。
放眼诺贝尔文学奖,它有年轻的吗,它有的是一种终生成就的味道在里面。请相信只要年轻的作家一茬接一茬地繁茂滋生,那么不久的将来或许就会得奖,我期待下一届出现80后的获奖者。
问3:在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如此繁盛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李掖平:我建议,网络作品可以看但不能沉迷,因为网络写作的门槛实在是太低了,而文学期刊上刊发的作品是有门槛的,要经过编辑的审稿、二审的挑选还要经过像我这样的主编最后的裁决,过五关斩六将后才能面世和被阅读。
可是网络写作没有这个门槛,只要你会敲文字就可以随意填写,所以我不能说网络小说全都乌七八糟,但是乌七八糟者十之八九,所以我不建议你更多地沉迷网络阅读。
更重要的是,阅读本身还是特别有质感的,网络上看面对的是色彩不变恒温冰冷的屏幕,而拿着书在手里感觉是不一样的,从封面设计到刊物编发再到文字组合再到段落的分解和标点的标识,你都觉得它有呼吸、温度和灵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