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
本报记者 胡贤林
“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这是早年老百姓流行的一句俗语,小病养、大病拖、重病基本没钱医,不少家庭为此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绝境。
近年来,我市不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重大疾病有了“兜底”,门诊重症有了补偿,重大病患者还可享受二次报销,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看不起病了。
22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 70万参合农民有了“护身符”
“重大疾病有补偿,我们老百姓也看得起病了。”柯先生家住还地桥镇下堰村,去年被查出患有肾病,先后到大冶、黄石、武汉等地医院接受治疗,一年多的时间花了近20万元的治疗费。
由于柯先生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他的病情也属于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范畴,在市合医办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领到了10万余元的大病补助金,这让他切实感受到了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实惠。
市合医办副主任曹超说,以前参合农民遭遇大病,即使新农合可以报销部分费用,但巨额的医药费还是会造成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甚至少数重大疾病患者无力支撑而选择放弃治疗。
如今,这一切都正在成为历史。
目前,22种重大疾病患者在市内定点医院住院治疗,且办理审批手续、按照限额标准及方案治疗,可以取消起付线,按住院医药费80%比例补偿;在省、市(州)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可按70%比例补偿。1~11月份重大疾病补偿达1099人次、852万元,报销比例达75%以上。
同时,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门诊费用也按30%比例纳入住院补偿,其医疗费用实行“一单式”结算,患者仅需缴纳自付部分。重大疾病“兜底”政策的落地,近70万大冶参合农民看病有了“护身符”。
门诊重症年补偿可达万元 24类慢性病人缓解看病难题
目前,慢性病已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最主要问题,并带来不堪重负的社会和家庭负担。
从2009年开始,我市新农合实施门诊慢性病补偿制度,将重症肝炎、肝硬化、精神病等24种慢性病纳入补偿范围,减轻农村居民重症门诊医药费用负担。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慢性病证8016人,每年定额补偿600元/人。
经市合医办集中审核,常年需门诊治疗的慢性病病人,年门诊治疗费达3000元以上,可按定点医院门诊费用30%补偿,非定点医院门诊费用20%补偿,年补偿封顶线为1万元。“一直被高血压、糖尿病困扰,每年在医院门诊看病的费用就有近万元。”今年75岁的陈爹爹说,现在门诊也可以报销,像他这样的老人也不用担心看不起病了。
此外,对由扶贫办和民政办认定的精准扶贫对象,可不受起付线限制并适当放宽补偿病种范围。
大病保险享受二次报销 不花一分钱领回数十万元补偿款
今年明先生患病,先后治疗花去将近百万元,新农合报销15万元,大病保险二次补偿20万元。
这些天,刚拿到“二次报销”补偿款的明先生就说:“有了这笔补偿款,一家人的生活有指望了,多亏村干部当初通知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农合大病保险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发挥了基本医疗与大病保险的协同互补作用,参合农民不用多花一分钱就可以享受“二次报销”,大大减轻参合农民的经济负担。
据合医办副主任曹超介绍,自2013年起,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市合医办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支公司签订新农合大病保险服务合同。
如今,截止到今年12月10日,新农合大病保险已为 8308 人次报销医疗费用3600多万元,逐步缓解了参合农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