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
本报记者 胡贤林
在临床一线,她爱岗敬业,不论白天黑夜,科室中总能看到她熟悉的身影;面对艾滋疫情,她迎头而上,坚守在防艾一线,让患者看到生活的希望……
24年来,她从临床一线做起,在大冶西南边陲重镇谱写奉献之歌。如今,噩耗传来,身患癌症的她乐观面对,她说离不开自己的工作,舍不得自己的病人。
身患残疾乐观面对
走进市二医院病房,余晓环靠在病床上,静静地听着丈夫说话,脸上始终洋溢着浅浅的微笑。见到我们,她的身体往前靠了靠,热情地伸出手来和我们打招呼。
今年9月,余晓环不幸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这让她自己都没有想到,平时身体这么好,怎么会与癌症扯上关系。
一直以来,余晓环热爱公益事业,每年卫计系统的无偿献血活动,她都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在她眼里,自己还年轻,此时不参加献血活动,以后年纪大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检查结果出来的瞬间,余晓环也懵了,但更多的是对工作的担心。“我是医务人员,我生病了,那工作怎么办,那么多病人怎么办?”余晓环说。
9月底,拗不过丈夫和同事的劝说,余晓环前往武汉做了切除手术,也许是工作太过劳累拖垮了身子,长达十天的治疗并没有使病情好转。
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放疗时间里,她还要完成8次化疗,但她婆婆瘫痪在床,丈夫有很多病人要照顾,为了不给家人增添负担,她选择回到自己所在的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病房里,余晓环很乐观,一直问丈夫医院工作开展情况,不知道工作运转是否顺利,村民们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是否满意。
坚守一线情系患者
今年44岁的余晓环是市二医院的医务人员。1991年,她从大冶卫校毕业后就来到了这里,在大冶西南边陲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
工作中,余晓环爱岗敬业,以科室为家,不论白天黑夜,科室中总能看到她熟悉的身影。1998年,余晓环开始接任二医院内儿科护士长。
在大冶发现艾滋病例后,许多人谈“艾”色变,不愿意深入临床一线,余晓环二话没说,迎“艾”而上,在防艾第一线,认真做好艾滋病筛查、治疗、宣传等工作。
白天,村民们都忙着外出干活,余晓环就带着工作人员晚上去村里查血、验尿。村民不理解时,她就一次次做思想工作,往往忙碌到晚上十点多。
她悉心照料每一位艾滋病患者,与他们一起同病魔作斗争,让他们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有一次,一位30多岁的晚期艾滋病感染者想放弃治疗。余晓环不忍心看到如此年轻的生命就此凋谢,主动找这名患者谈心,上门护理,风雨无阻。
这一幕感动了患者及家属,他们满怀感激地拉起余晓环的手。同时,她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着一批又一批投身防艾战线的医生、护士,被大家誉为防“艾”天使。
默默付出百姓称赞
因工作出色,2008年,她被提为医院护理部主任,同年也被黄石市卫生局提名参加全国“南丁格尔”奖评选,且连续两届被推选为黄石市人大代表。
2012年,余晓环接任二医院副院长一职,负责护理、综合治理、门诊及公共卫生等工作。余晓环不但抓工作不含糊,自己还以身作则,充电不断。
在今年六月份大冶市卫计局组织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竞赛活动中,余晓环在组织管理考核中考得第一名98分,公卫科在她的带领下也取得团体竞赛第三名的好成绩。
七月份,湖北省启动“十万医生入百万家庭惠千万群众”活动,余晓环多次带领健康服务团队进农村、入敬老院、看望留守儿童,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尽心尽力。
期间,余晓环的足迹遍及该镇33个村、2个社区,服务人群达7.7万多人。每到一个村里,对村民如同家人般亲切,医院公卫科和村卫生室的工作屡屡获赞。
这一切和余晓环的默默付出离不开。
“有次她发高烧,我们都劝她回家休息几天,但她还是坚持留在医院工作。”余晓环的同事吴时强说,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她坚持带病工作了,每次劝她,她总是一笑置之。
对常人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但余晓环选择坚强面对病魔。“我要早点好起来,我离不开我的工作。”病床上,余晓环焦急地说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