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门红”说起
今天是2015年的最后一天,又到了写总结的时候了。单位的工作总结前几天就写好了,个人的生活总结还没有写,今天就来写一下今年的牌戏生活总结。
一句话,打牌今年是输家。虽然开局很好,今年的第一场麻将是元月2日进行的,那天打了四个“风”,我从头和到尾,最后一共赢了5220。这个“开门红”太惊人了,我当时心想这怎么得了,一场牌就赢了这么多,羊年恐怕是要发“羊”财了。
然而开局好不等于结局好。今年一年打牌59场,赢29场,输30场。胜率接近50%。辛辛苦苦一年310小时的最终“成果”是输4775,加上埋单2180,等于一共输了6955。超过了我半个月的工资。
下面就来谈谈这一年来从打牌中得出的经验教训与人生体会。
第一、不熟不玩。去年春节前,我单位领导从成都来武汉慰问我们,吃饭前玩起了他们那里流行的麻将玩法——“血战到底”。我在连规则都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情况下就坐上去了,边打边问边铳边学,因为底和就是100,结果一下子就输了2400。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那场牌领导比我输得还要多,他确实是来慰问大家的,只是我没有收到他的慰问款。我一同事那天大约赢了一“方”钱。我的学费交得不算少,学到的知识是“不熟不玩”,要玩也要“码子”小一点,否则就成了别人眼中的“凯子”或“傻子”。
第二、小赌怡情,大赌伤身。今年输钱不是手气不好,也不是手艺退步了,而是玩了几场大的,在玩大的时候输得很惨,曾经一周输了一“方”多。如果扣除这方面的输赢,今年我还是“红”的。打牌在自己经济能力能承受的条件下是一种智慧的游戏,也是换一种方式的休息,超过了“度”就变成了投机取巧的赌博了,时间一长不仅对身心是一种伤害,还影响工作与生活。都50多岁的人了,赢了还好,输了真的不划算。
第三、牌越打人越少。回武汉才两年就体会到了“牌越打人越少,酒越喝人越多”。去年打牌次数比今年多,打牌的人也多,今年就不同了,经常在一起打牌的就那么五六个人,约人的时候感觉比去年难多了。想想自己也是的,由于打“大”牌输多赢少,也有意避开个别人,可能自己也成了别人要避开的人还不自知吧。再打几年牌,以后可能打电话都没人接了吧。
第四、打牌伤和气,争吵损关系。平时再好的朋友坐到牌桌上去了也成了赌徒。有一次打牌时,由于没看见对家压住的代表庄家的纸牌,以为不够六番不能和牌,结果最后还背了他的“金顶”。我不开心说了他几句,结果他赢了也不开心。
还有就是我不抽烟,闻到烟味容易引发咽炎,所以总是提醒牌友不要抽烟或者少抽烟,若他们赢了的话还好,若是输了就怪我不让他们抽烟,说影响了他们的判断思维、心情情绪等等,直到大抽特抽,引得我咳嗽不止方才“泄愤”。
今年的最后一场麻将就是因为抢杠和牌后,以谁的牌为基础算番发生争议导致不欢而散的。我的观点在我去年写的文章中就说过了,抢杠和牌等于是和牌的人和了个“杠上开花”,当然以他自己的牌为基础开始算番。而不是以被抢杠的人(开杠人)的牌为基础来算番。具体到这一局,抢杠者只一番,外面有一家也只有一番,而大和三番才能和牌,所以说他这次不能抢杠和。他当然也不愿意,说他们一直都是这么算的,我说我没有这样算过,做人讲道理,打牌讲牌理,若按你这样算是不合牌理的;若按你这样的牌理继续往前推演,不开口的人都可以抢杠和牌,因为开杠者他够番了就行。最后我没有开杠,他也没有抢杠,不欢而散了。
第五、要想玩出“名堂”,还是打汉牌三打一吧。今年下半年,我的书《汉牌(三打一)》由武汉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十六年前(1999年)写的一本书,当时武汉打汉牌三打一的人很多,现在已经很少了,而且年龄也大了。我现在推广汉牌三打一的初衷不改,组织汉牌三打一的比赛热情不减,因为我认为,在所有的牌戏中,只有汉牌三打一技术含量最高,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桥牌。所以把它推至与桥牌一样的竞技牌戏的高度是可能的。让现在的“三棋一牌”变成“三棋两牌”!
2015.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