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沉睡雄狮 于 2015-12-31 17:06 编辑
神农架中医药文化神在“草药郎中” 神农架中医药文化以“草药郎中”最显神奇! 民间素分药材为中药和草药,分医生为中医和草医。中药专指药典有载、经过了加工制作的药物,草药则不仅单指草本药物,且不受药典局限。中医专指那些拜师于老医生,出师后挂牌行医的职业医生。他们多坐堂把脉,按典开方,照典用药,主用“中药”。他们人数虽少,地位却高,被百姓尊称为“先生”。“草医”则没有那多严格讲究,只讲能看病疗伤。较之中医先生,他们人数众多,地位却低,好听的叫他们“草药郎中”,不好听的则叫他们“药叫花子”。 其实,“草药郎中”才最堪神农老祖宗嫡传弟子之称。在山林中,他们一直是救死扶伤的生力军,百姓健康的保护神。 “草药郎中”与“先生”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他们都不以行医为业,仍以务农为主,生活在最底层,与百姓关系最亲密。他们为人治病疗伤以往多不收钱财,逢年过节时能得到病人送来的一点粮食或菜肴,就算是不错的回报了。 “草药郎中”的医术医艺也有异于“先生”:他们既会把脉开方,还善推拿按摩、针灸刮痧、拔火罐、扎火针、烧灯火等传统手法;既使用中药,更善用草药,且多是自采自种的;既使用中药汤头,更多以“祖传秘方”为法,,譬如选动物或其内脏为药引,取被蟒蛇吞食的青蛙、老鼠之类入药……看似怪异,却深含奥妙。 “草药郎中”因师门不同,各有所长,或内科,或外科,或妇科,或儿科……其中不乏身怀独门绝技者,他们多有治愈疑难杂症或攻克癌症的记录。 松柏镇的高顺德老人堪为草医的典型代表。他生于中医世家,从小随父亲习艺,至今已有50多年的医龄。他家住龙沟村,既种有15亩责任田,还经管着一大片山林。他至今仍住着土墙瓦房,门前既不见诊所、药店之类的招牌,屋里也不见医案、药厨之类的摆设,更没有一件医疗器械。他以“高氏草药熏蒸疗法”为独门绝技,此法已被神农架林区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氏草药熏蒸疗法”以“百毒随汗出,百病随汗除”为理论依据,巧融祖传秘方与个人经验于一体,既有继承,更有创新。以往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十月、冬月、腊月和次年的正月、二月各开蒸一次,每次连蒸三天,号为一个疗程。 “高氏草药熏蒸疗法”是在自建的熏蒸房里进行的。熏蒸房由灶洞、铁锅、木甄和顶罩四部分构成。灶洞口露在墙外面,进门才能看清楚灶上坐着一口大铁锅,铁锅上盖着宽竹板或木条编的锅盖,锅盖上架着一只空心大木甄,甄口正对着吊在梁上的顶罩。木甄大半人高,粗可容一人在里面站立或安坐;顶罩是用厚塑料膜做的,能将甄口裹得严严实实。 “高氏草药熏蒸疗法”依序分六步进行: 第一步,把脉。仅适用于每次开蒸的第一天,旨在先摸清病人的病情,并根据病情向病人提出是否可蒸和所需疗程的建议。对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和传染病患者,则说明不能接受其熏蒸的理由。第二步,给药。根据病情,先给病人抓几味草药,并要求当即煎服。这副药管三天,要求病人在每次入蒸前后各喝一杯。第三步,入蒸。一般一次一人,脱光衣服,钻进甄子,拉下顶罩,裹严甄口。其时,灶里燃着柴火,锅里泡着50多种药材,甄内热气腾腾,药雾弥漫,人在其中,可闻药水煮沸声,不需多大功夫,就会大汗淋漓,从头顶汗到脚心。蒸的时间长短,由自己把握,一般蒸20多分钟即可,体质好的可持续半个多小时,蒸的时间越长,汗出的越多,效果也越好。第四步,净身。出甄后先用温热的药水将全身擦洗干净,然后穿上内衣裤。药水一直热在蒸房外的炉子上,届时会有人帮忙给送一盆进来。第五步,扎针。这是与传统熏蒸法最大的不同,它分“扎火针”、“烧灯火”两种,每个疗程的前两天“扎火针”,最后一天“烧灯火”,都在更衣间进行。火针是自制的,由绑在半截筷子头上的四枚缝衣针构成,称为四星针;扎时先在针尖蘸上硫磺,再就着蜡烛点燃,因此而称火针。火针对着穴位扎,可从头顶扎到脚心,遍及全身几百个穴位。烧灯火用的是从麝香包里取出的一截青线,烧时先在线头蘸上桐油,然后就着蜡烛点燃,再点击各个穴位。别看线只有一截,扎在身上竟如同钢针一般。第六步,喝药。扎完针才可穿好衣服,走出蒸房,将入蒸前熬的药再喝一杯,一次熏蒸到此才宣告结束。 记录显示,从1965年迄今,“高氏草药熏蒸疗法”已接蒸过14000多人次,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来自全国19个省市区。反馈信息表明,此法对风湿类患者疗效最佳,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助于防癌、抗癌和多种传染病。 高顺德老人自信草药才是癌症的克星,正对熏蒸所用的50多种草药分别进行深入研究,争取找出最能防癌、抗癌的药物及配方,献给社会,造福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