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1-5 21: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永不认为,这不是用什么来装盐的问题,雕塑是用什么来装盐的真不重要,而是要搞清楚神农架到底有木有川鄂古盐道?这川鄂古盐道古到什么时候,不管人心古不古,永不根据根深蒂固地认为这神农架的古盐道只是古到不超过七百年。知道我的人知道永不从不胡捏的,永不不代表权威,也不代表历史,请注意,在这里没有坊间传闻,也不是神话传说,也没百度可辅佐,这便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历史修养。历史修养胜利了可能还会给永不以掌声。
我们从历史上看,我们知道唐宋元明清。神农架及周边在唐朝时期,显然川鄂古盐道是不存在的,首先唐朝的人口非常稀薄,这一点有据可查,剑南道、蜀道的买卖跟四川的物产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川丝绸、川茶、川盐等贸易会通过茶马古道的形式促进驿站的形成。在唐代是没有布匹买卖的,知道黄道婆的就知道,棉花是胡商从西域的古丝绸之路引进的,最初只是在宫延中当观赏植物种植的,在长江中下游普及种植也是宋朝中期以后的事,所以说用布袋来装盐在唐代是不成立的。神农架在唐宋元时期是没有机会成立茶马古盐道的理由,因为没有需要就没有贸易,有一点还要说明一下,神农架不同与西藏,后者那边可以种青稞用来填肚子,历史很清晰地告诉我们,可以种植水稻、粟米、小麦的地区人口才能持续增长。当然小麦在宋时北方人迁移到南方,在江浙两广一带开始种植产量很低,在玉米和马铃薯没有被大规模地被种植,后种植到山区,特别是大山里,没有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的时代,大山里是少有人烟的。神农架大山周边密集型人口的形成也是近三、四百年的事。川鄂古盐道在宋、元是没有存的的理由,特别是元朝是蒙古人的天下,马背上的民族。九十多年不断地打仗、扩张,没有茶马古道形成的条件。
神农架的川鄂古盐道存不存在?永不认为这根本就是胡球捏造的,你放着两崖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蜀道不走,走神农架原始森林?到神农架周边能交换什么?有什么贸易可以做?但古盐道的确是存的,我曾经走过古盐道,见证过它的沧桑。是什么时候的古盐道?这要跟我们神农架的出产物紧密相连,跟历史紧密相连,跟地理位置紧密相连。我们知道,过去的均州现丹江口有水路通神农架,过去的襄樊今的襄阳也有水路通神农架,在水路,均州到襄阳水路直达,还可以烟花三月下杨州,腰缠万贯下杨州,如今是腰缠万贯到什么州?到杨州干神马,是明朝的事,造船,杨州在明朝是最大的造船基地。造船要什么,要大量的漆,有了漆就有了贸易,这就有形成茶马古道的理由,我从小就来神农架,那时来神农架割漆的房县人多的很,还有巴东及邻县的好多漆匠。不用我多说。看一看郑和下西洋的大几百艘船,就知道那船身上漆了多少神农架及周边地区的漆。
用什么装盐真的不重要,正确面对历史面对传承才是真的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