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82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襄阳特有的三国情节,除了在隆中隐居十年诸葛亮的文化传承,然后就是为襄阳而战死的关羽了,关羽曾经在襄阳三顾茅庐,收复樊城,水淹七军,等人生伟迹而在此生活七年且曾经作为襄阳太守和封号荆襄王的关圣人却没有一处关帝庙,,。如今全国各地包括西藏新疆及世界各地到处都有关公文化及庙宇,因此提起三国文化不能少了关羽及大哥刘备,历史上本地有十几处关羽庙,但都毁于一旦 在此建议在檀溪真武山附近修建关帝庙和刘备的卢庙玄德宫,另在樊城水淹七军处关羽路关羽祠武庙 襄阳城里的关帝庙
关帝庙是祭祀三国蜀将关羽的庙宇,又被称为武庙。与祭祀孔子的文庙相比并。孔老夫子享祭文庙,受人尊敬,确因他在创立儒学上、在文化教育方面,做出了不朽贡献。而关羽,则以一介武夫,死于敌手,身首异处,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连项羽都不如,更不要说与岳飞相比较了。如论其个人品格,除开忠于友谊、作战勇猛、性格坚毅的优点外,还有心胸狭窄、骄傲自大、缺乏政治头脑等致命缺点。可就这么一个人却入主武庙,同孔圣人并肩,的确令人费解。不仅如此,在中国,关帝庙遍及城乡,其数量甚至超过孔庙几十倍。在国外,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建有关帝庙,日本的一座据说是海外最大的关帝庙。还有就是,似乎所有的人都敬重关羽。无论儒家、道家,还是佛图。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甚至于造反的农民、打家劫舍“强盗”。张献忠烧了明王府,却没有动关帝庙。日本鬼子,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却也对关帝奉若神灵。现在,关帝的神灵主要显现在金钱上,成了了不起的财神爷。会馆大厅、商铺大堂,就连小店的神龛,无不可睹关爷形象。据说,只要虔诚礼拜,是可以发大财的!关帝才是神,超神!这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文化现象,颇值得研究。
封建时代,襄阳、樊城的关帝庙多如繁星。樊城最有名的关帝庙位于朝圣门南侧。据清代《襄阳县志》、《襄阳府志》说此庙最古。“明成化间(1465-1487)重建。本朝顺治七年(1650)重修。今成化以后《碑记》俱存。乾隆二十三年(1758),前任襄樊同知,今武昌知府保成、现任同知王正功,益大其规制云。”可惜此庙在解放初建市医院时被拆除。至于古到什么时候,也不得而知。襄阳城里的关帝庙,现已荡然无存。但据《襄阳县志》记载,当年仅城内就有十一座:“东门月城内;城东南隅;南城上;南门内东横巷;南大街;府街;西门内;红花园南街;小北门月城内;大北门内;长门内。”陈锷修《襄阳府志》也说:“关帝庙在城者有六:一在南门城楼上,一在府街西,一在北门大街,一在东直街,一在西横街,一在樊城华严寺街朝圣门内。”除此之外,樊城有许多商会会馆,如山陕会馆、黄州会馆、江西会馆、抚州会馆等,也大多设有祭祀关羽的殿堂。山陕会馆后殿的石柱上刻有一幅楹联:“先武穆而亡大宋千古大汉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供奉的关羽、关平、周仓的泥塑像,1952年被拆除。
南大街的关帝庙,庙额原为“汉圣庵”,后来改祭王府坪庙。王府坪当位于现体校西侧。王府坪庙原称“三圣殿”。陈锷《襄阳府志》载,“关帝庙在王府坪。顺治九年(1652),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每岁春秋二仲月致祭。雍正三年(1725)始祀以太牢,五年敕封其曾祖为光昭公,祖为裕昌公,父为成忠公,建祠于庙,如崇圣祠之制。春秋祭日,皆先致祭焉。”
光绪版《襄阳府志》载,“咸丰三年(1853)襄阳知府多山重修。同治九年(1870)襄阳守道英祥倡议捐款,同治十一年(1872)襄阳守道欧阳正墉,知府恩联、知县宗景藩、吴耀斗以及在襄阳的文武官员各捐薪奉进行改修,规模相当宏丽。”“易神像为木主,每年五月十三日及春秋二仲月致祭,祀以太牢。”所谓“太牢”,就是用全牛、全羊、全猪为祭品的最隆重的祭祀。
一座襄阳城,面积不过一二平方公里,就有十余处关庙,其原因何在呢?据周绍稷《拓修武安王庙碑记》所言,大致有二。一是关羽在襄阳生活的时日最久,且有水淹七军,令“操欲徙都避其锐”的壮举。关羽随刘备于建安六年(201)依附刘表,到建安十三年(208)离开襄阳,长达六年时间。其间,曾随刘备三次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建安二十四年(219)的八月至十月,是关羽在襄阳的最后三个月。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二是祈祷吉凶祸福,襄阳最灵。老百姓迷信关羽,把关羽视若神灵,除受封建统治者的文化麻醉外,还有“义”在起作用。苦难深重的老百姓,渴望有“见义勇为”的英雄救苦救难,而关羽正是他们心目中那种正直、威严、忠于友谊、知恩报恩、见义勇为的英雄形象。
襄阳王府坪的关帝庙,除每年春秋二仲月以太牢致祭外,还有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致祭,这一待遇又为孔圣人所不及。这完全是附会所至。“五月十三磨刀雨”本是一句气象谚语,大意是说五月中旬有雨,则六月上旬就可能是晴天;五月中旬没有雨,则六月上旬就可能有雨。附会到关老爷头上,就变成五月十三日关羽要磨他的青龙堰月刀,如果这一天老龙王不给磨刀水,那么六月上旬关老爷就不给老龙王晒甲的好天气。因此,五月十三便成了关羽磨刀的纪念日,人们必须在这一天举行祭祀仪式。
总之,关羽成为关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复杂现象,精华和糟耙混杂。我们在继承这笔文化遗产的时候,一定要发扬光大它积极的一面,更要批判它那封建迷信的消极一面。
(魏平柱)
附1:
历代皇朝对关羽的封谥
蜀汉后主刘禅景耀三年(260),追谥为“壮缪侯”。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赐玉泉祠额“显烈庙”。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追封“忠惠公”。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封“崇宁真君”。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加封“昭烈武安王”。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敕封“义勇武安王”。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加封“壮繆义勇武安王”。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壮繆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封“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复封“汉寿亭侯”。
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赐关庙为“忠武庙”。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加称“汉关帝寿亭侯”。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太监黄锦重修当阳关墓庙。
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封为“协天大帝”。
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加封帝号为“协天护国忠义帝”。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应道士张通元之请,进关羽帝爵,庙曰“英烈”。
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十月十日,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封关羽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长子关平为“竭忠王”。次子关兴为“显忠王”。周仓为“威灵惠勇公”。
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命直省郡邑立庙,春秋祭以太牢。敕封关羽三代公爵。曾祖为“光昭公”;祖为“裕昌公”;父为“成忠公”。同年,授洛阳后裔为世袭五经博士。
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授山西解州后裔为世袭五经博士。
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授当阳后裔为世袭五经博士。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谥“忠义神勇侯”。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三月三日,改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改谥为“忠义侯”。
清嘉庆十八年(1813),改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
清道光八年(1828),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清咸丰四年(1854),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关圣大帝”。
清咸丰五年(1855),加封三代祖为王。曾祖光昭王;祖裕昌王;父成忠王。加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关圣大帝”。
清穆宗同治九年(1870),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关圣大帝”。
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