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帖最后由 wx_冰山上_KcbC2 于 2016-1-5 17:19 编辑
原标题:湖北诗人演绎屠呦呦获奖致辞意外成“网红”
荆楚网讯记者 郑青 见习记者 肖阳
12月10日,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讲。然而,在湖北诗人项俊平眼中,“这篇演讲稿科学性太强了,一般人读来需要很多耐心,还不一定读得懂。”
感慨于对科学家的崇拜敬仰之情,项俊平创作灵感迸发。12月11日下午,仅仅花了两个小时,一篇题为《“屠呦呦”获奖致辞: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民间版]》的文章就在搜狐自媒体平台发出。让项俊平始料未及的是,原本是有感而发的文章,瞬间红爆网络,一时间,众多网站、网络大V们纷纷转载,微信阅读量突破100000+。
项俊平,湖北麻城人,现在武汉工作,就职于某内部期刊,有过20多年的新闻从业经验。平常爱好写诗,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是中国小有名气的诗人。
意外成“网红” 湖北诗人被指恶意“炒作”
“第一次触网,就发生这么大的事,真的很恐慌,感觉网络实在太疯狂了,太不可控了。”时隔10多天之后,项俊平仍然心有余悸。原来,一些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在转载过程中把“屠呦呦”的引号和民间版几个字删去了,有人说这篇民间获奖致辞是“鸡汤”,也有媒体说,不过是又一起“网络传谣”案例,背后或有着蓄谋已久的企图。
“自媒体账号还是今年11月在同事建议下注册的,平时就发发诗歌和随感,作为一个网络初学者,我并不善于上网。”对于那些负面评论,项俊平表示委屈,“我本意是想传播一种科学精神,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有个屠呦呦,我既不吸粉也不做广告,但在转载过程中被任意删减,我就成了评论者眼中别有用心的‘坏人’了。”
自10月底开始,项俊平以“一个倾听者的声音”为名在搜狐自媒体平台上共发表46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朴实精悍的小诗,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解剖。说起当初那篇“自娱自乐”型的获奖致辞,项俊平坦言:“当时写得比较快,如果重新再写的话,我会写得更精、更深,让文章更具可读性,打造一篇网络精品并不是不可能。”
“我想这篇致辞一定会给当下功利高考的作文带来新风,不求高大上,只求真善美。”高考专家谢云峰由此文谈到了高考作文技巧,并提醒学生及家长,能从这篇文章中找到方向,找到技巧,找到打动人心的力量。
“网红”原是实力派 拒为“鸡汤”做代言
仅凭一篇文章,就把一位普通的作者瞬间推到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看似意外,却也在意料之中。项俊平多年来扎实的文学功底,或许能为这篇文章的爆红添上有力的注脚。
项俊平回忆说:“1979年,我在老家麻城一个乡镇供销社当仓管员,那时候一个月19.5元的工资,每年都要订好几十元钱的杂志看。平时最大的爱好是写诗,第一次发表诗歌是在《新疆青年》杂志上。诗歌作品曾多次选入《读者》、《青年文摘》。”
文章的瞬间爆红,让项俊平感叹网络的神奇力量。然而,项俊平更青睐对纸质版书籍的精读。“有时看完一本书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文章中有一行字或一段话对我心灵冲击很大,我就会在脑中反复揣摩这句话的表达方法。”说起阅读,项俊平的话匣子一下被打开,“一进卫生间,我就喜欢看书,畅销书、哲学书、中国诗歌年鉴等,几乎每天都习惯有一次阅读。”
“当然,下次如果再碰到我感兴趣的事情想去写的话,我会以纸质的形式写出来。”爆红之后,有朋友建议项俊平干脆做大V实名认证,但被他一口否决。如今,他仍对在网上码字充满恐惧。“文章发到网络以后,我也被贴上‘鸡汤’的标签,我很怕被符号化,也不想被归类成所谓‘鸡汤’派。”
项俊平,湖北麻城人,现在武汉工作,就职于某内部期刊,有过20多年的新闻从业经验。平常爱好写诗,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是中国小有名气的诗人。
有价值有共鸣的作品方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项俊平说,文字优美,读完之后还有价值,能涤荡人心的好作品,方与读者产生共鸣。
在项俊平的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伤痕文学名噪一时,当时湖北诗歌在全国走在前列,这些诗歌一部分来源于各地县乡镇的文学爱好者,另一部分来自武汉城市内大学生的创作。之后,以方方、池莉、刘醒龙为代表的汉派小说家的影响力盖过了诗歌的风头。最近,湖北脑瘫女诗人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打破了湖北诗歌的沉寂,引起了外界对湖北诗歌的关注。
项俊平认为,在关注背后,由于个人角度不同、思想境界不同,对某个事物或热点话题的评论往往会出现很多偏差。“好比余秀华,残疾是她的生理现象,但很多读者以一个残疾的心理去评价一位健康的诗人,这对诗人本身就是一种伤害。”
“如今,人们对诗歌的语言及表达的事物都不太感兴趣,诗歌基本上能发表但反响不大,只在小众范围内传播。尤其是,随着网络文学的迅速崛起,诗歌的名气早已被淹没,一首好诗歌的传播远不如网络上的一碗‘鸡汤’和手机上的一个小段子。”提起诗歌现状,项俊平的脸上划过一丝惆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