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湖北27项成果上榜 1月8日上午,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95项成果榜上有名。记者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湖北省共有27项成果(通用类)获奖,获奖项目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评选出295个项目和7名外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其中,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 据介绍,湖北省此次共有27项成果(通用类)获奖。由湖北省主持完成的成果有11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创新团队1项;湖北省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 华中科技大学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经10余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改变了我国汽车制造中激光焊接、切割高端装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科技创新团队已是我国科学研究组织的主要形式,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海军工程大学电力集成创新团队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 另据央视报道,2015年度授奖概况如下: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空缺。 2、国家自然科学奖4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其中一等奖为“多光子纠缠干涉计量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 3、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65项,其中一等奖为“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LED项目,南昌大学江风益团队。 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67项,公布的获得特等奖的两项分别是“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及应用”和“京沪高速铁路工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7人:杨克里斯特·杨森(瑞典)、冲村宪树(日本)、叶甫盖尼·维利霍夫(俄罗斯)、彼得·史唐(美国)、维尔特·伊恩·利普金(美国)、卡洛·鲁比亚(意大利)、约翰尼斯·弗兰肯(荷兰)。
华中科技大学9项
1月8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9项成果上榜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大榜”,获奖总数(通用类)仅次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三。 华中科技大学9项获奖成果分别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单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其中2项为第一完成单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的项目分别是:由机械学院邵新宇等完成的“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电气学院魏守平等完成的“特大型水轮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成套装备与产业化”和计算机学院金海等完成的“大规模网络流媒体服务关键支撑技术”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中,机械学院邵新宇教授团队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2015年国家奖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中唯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是湖北省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首个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了解,2015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共设有295个奖项,其中自然科学奖42项,技术发明奖66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87项。自2010年至今,华中科技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27项,每年获奖总数均列全国高校前五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