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黄袍山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山,英雄红色的山、一座绿色生态的山、一座佛道久远的山、一座古色人文的山、更是一座有着众多自然景观如华罗寨“华中第一瀑”、“插剑岩”等独步南鄂景点的奇山。
图:黄袍山白水岩瀑布
金秋十月,我们去游览黄袍山。从通城隽水镇出发,驱车五里地,便到了黄袍山下的湖北百强旅游名村之一的荻田村。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凝聚着厚重的红色历史,令人肃然起敬。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于1927年8月在这里组织发动了通城县农民暴动,夺取县城,拉开了湘鄂赣边界和鄂南秋收暴动的序幕,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县级革命政权——通城县劳农政府。这里曾经历大小战役数百次,涌现出了黄全德、金旺炳、王高升等大批革命先烈。走出了抗日战争中激战上海滩的“八百壮士”。
图:黄袍山兰若寺
走进荻田村,穿过书有“星火燎原”、“元帅从这里起步”字样的红色牌坊,来到集“罗荣桓早期革命活动纪念馆”、“苏维埃政府旧址”、“黄氏宗祠”多个名字于一身的老式建筑和黄袍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19世纪20年代的革命气息扑面而来,枯藤、古树、古井、老瓦房与绿树成荫、设施齐全的新街相映成趣,罗荣桓雕像、古雅的木楼、生锈的镖枪,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历史印记历历在目。
图:云雾黄袍山
午后,我们登上了海拨高约800多米的黄袍山天潭,天潭原名金银潭、仙人潭,水域面积约10多亩,后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人工造湖,水域面积增至130多亩。天潭与潭上的金银冲芦苇荡、大盘山田池、谭家枫林湿地、吊桥水杉湿地及高山溪涧形成了一个总面积约千亩的高山大湿地。天潭之水由山泉汇聚而成,清澈碧绿,与天相接,水天一色。虽然已至深秋季节,但山崖上的红色枫叶,黄色的银杏与潭边浅滩上的芳草萋萋,野花蔟蔟交相辉映,显得宁静而美丽,天潭边神似鳄鱼的黑色巨石伸入潭中,一群野鸭踏浪而来,在夕阳映照下,潭面形成金色涟漪,恰似一副野鸭戏水图。当夜色苍茫,云雾笼罩时,天潭美景若影若现,真乃人间仙境,可谓天上瑶池。九百多年前,西汉政治家、谋士张良和北宋大文学家黄庭坚都曾退隐休养在此。在村支书的热情相邀下,我们留宿在天潭边的小山村,山风微微,秋意浓浓。在看似简陋,却十分整洁的民居里,在村民的热情招待下,我仿佛回到了故地,很快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图:罗荣桓元帅早期革命纪念馆

图:黄袍山天潭
在雄鸡啼声中,我们开始了第二天的徒步畅游黄袍山林场之旅。黄袍山有绵延数里的林海、竹海,这里的土地黑油油的,使生长在这里的水杉、冷杉、松树、柏树高大挺拔,虽近深秋仍绿意葱茏,远远望去,林海莽莽,竹涛滚滚。近看路边山坡上、山坳里生长的绿油油的山茶树,有的正盛开着白色的花朵,黄色的花蕊,别样有脱俗美丽;有的硕果累累、挂满枝头。通城有识之士为此投资开发了“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拳头产品力推“本色天香油茶籽油”畅销国内外。现代诗人卢一夫的《咏油茶》诗云:“梨花颜色梅花香,生就清容不待妆。独具英姿霜雪里,不同桃李斗春芳。”
图:黄袍山革命烈士陵园
游走在黄袍山,好像进入了充满古色古香古意的自然博物王国。黄袍山兰若寺,又名来佛寺,是华夏四海九州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略早于洛阳的白马寺、南宫的普彤寺,更早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等地的寺庙,可谓为中国佛教寺庙之“佛源”和“祖先”。寺庙附近小河两岸耸立着如龙蛇,如卧虎,如神龟,如神牛的奇形怪石林立。在石林中,我们发现了北宋诗人黄庭坚和北宋抗金英雄方琼等历史名人所书的“佛源”、“佛宗”、“佛祖”等古石刻。在古寺右边山坡上,三棵国宝级千年红豆杉和一株古银杏古柏树依偎而立,参天蔽日,树干虬曲峥嵘,树冠枝繁叶茂,既透着千年沧桑,又焕发出生命之绿。当地村民像敬奉菩萨一样,一有三病两疼,便在古树前焚香祷告,披红挂彩,祈求神灵为他们祛病消灾,迎来平安。为此他们用石头为古树叠起了围栏,培上了黑土,一代代敬护着树神,其虔诚和敬意十分感人。
图:一门三尚书——忠臣庙

图:黄袍山白玉寺走进黄袍山,那山,那水,那村落,都有一个个历史的故事,让你留下无限遐思。不禁使你想起清代庠生吴家琏诗作《黄袍山》:“天匠裁成褕制工,搜悬负扆卓东峰。含风褶漾翩迁浪,映日襟湛衣帻踪,花乡青岩披锦翟,紫凝秋嶂晒黄袍。无人敢着仪威赫,长挂崇山袭犷侬。”我们完全相信,黄袍山的明天会更好!
咸宁旅游资讯网-香城泉都,浪漫咸宁欢迎您!http://www.txianni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