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鸟影度寒塘 于 2016-1-20 17:06 编辑
中国诗歌的迷失和堕落
“故乡真小 小得只盛得下 两个字”。 元旦之前,这首名为《故乡》的13字(其中还有两个字是重复)诗,获(湖北省)咸宁市第二届世界(嗬,嗬,还是“世界”哩!)华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奖金10万元。消息迅速传开,至昨日(2016年1月6日),媒体仍热议不断。 这是诗歌事件还是大众娱乐事件?长江日报记者就此采访大奖赛评委胡翔、诗评人魏天无、诗人张执浩和文化批评家朱大可。魏天无和胡翔肯定这首作品有“机智”的优点,但不算很好;张执浩则认为这不是诗。他们认为,诗歌的专业性很强,而近年来引起热议的这些“诗歌事件”,顶多只是一种娱乐。至于“机智”,但却给人以脑筋急转弯的感觉(以上见《长江日报》) 而我要说的是,这充分反映了中国诗歌方向的迷失和堕落。 中国被称之为诗的发源地和故乡。正如上面引文中有人说到的,“诗歌的专业性很强”,也就是有它自身的规律。不是可以随意胡来的,随意胡来的东西,那不叫做诗歌,顶多只能叫做散文。 近代以来,有人鄙视中国的诗歌传统,一味地崇拜西方。随着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成立,这种状况曾经有过较大的改观。然而,最近30多年来,随着当局强力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处处都以欧美为样板,导致诗歌又空前地崇洋媚外了起来。本民族的诗歌传统便又遭到鄙视。于是,一些既不东又不西,不东不西,不是个东西的所谓“诗歌”便有了市场。这一回的上述诗歌竟然获奖,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不是说西方的诗歌创作方法之类不可以学习和借鉴,但是必须要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和社会实践。这也就是“洋为中用”。这才是中国诗歌的正道。其他的都是歪门邪道,是不能够有好的诗歌出现的。 迷途知返吧,中国诗歌,再不要继续地迷失和堕落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