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日,龙凤镇双堰塘村中心社区。一栋两层半的新房里,30岁的李光耀与妻子和一位朋友正在贴踢脚线,房屋已进入收尾阶段。这是恩施市一座正在兴建的社区。近两年,通过集中搬迁安置,871户的山村,有93户搬迁至此兴建房屋,其中贫困户19户。
李光耀介绍,新房于2015年2月动工,建了近1年,他们想赶在春节前入住。老屋是土坯房,6口人住,十分逼仄。如今,两层半的小洋楼层高3.8米,两口子很满足,他们再也不用担心下雨了。
李光耀算了一下建房支出,已花去15万元。“今年没出门打工,一心在家盖房子,砖、工钱都是赊的,还负债四五万元。”李光耀说,年关近了,债主纷纷上门。小两口喜悦中有些忧愁:“还欠那么多债,可不敢添置新的家具家电。”“房屋验收合格后,你们家6口人可补6万元。老屋拆了,复垦后,实行土地增减挂钩,每平方米可补150元,140平方米可补两万多元。”村支书刘云忠一番话,让小两口锁着的眉心舒展了许多。
据介绍,恩施市制定落实了扶贫搬迁(一般贫困户人均1万元、特困户人均1.2万元直补到人)、土地增减挂钩(退耕后新增土地每亩补助不少于10万元直补到户)、特色民居改造实物补助3项奖补政策,探索企业代建、农民自建、政府承建3种建设方式,推行就地集中安置、自主转移安置、梯次搬迁改造、民政福利安置4种搬迁模式,目前启动5个中心社区、4个安置小区、24个集中安置居民点的建设,搬迁贫困户3800户,2363户已完成搬迁,住进了宜居新家园。
该市还加快搬迁安置地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发展配套产业,让搬迁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双堰塘村中心社区就配套建设有村委会、卫生室、幼儿园、超市及污水处理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