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到现在,本人也经历了天仙之间多次的口水战,以前也在此论坛有一定的活跃度,现在因多种客观因素影响,在论坛的活跃度持续下降,刚好看到前几日金星老师有关天门交通发展的爱之深,恨之切的贴子,有所感触.想写一些自身经历,来反映天门交通这些年的发展,以及对天门交通的期许.如能引起老乡们的共鸣,希望大家都来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交通发展现状.为以后天门交通继续献言献策.让家乡发展得更好. 小时候所有的路全是土路,包括乡上到彭市的路也是后来才铺的炭渣路,那个时候那种拖砖的车只要一经过,路面上隔一段距离全是大水坑,下雨之后,自行车都骑不动的.说到这就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下雨的时候去邻村喝酒, 晚上回家时,月亮不是很大,看见白花花一片,以为是比较干燥的高地方,骑自行车过去,结果是个大水洼.结果可想而知哦. 长大一点了,去横林读初中,印像最深的是好多路都被农人从中挖开,抽水,每次过该路段,懒得下车,自行车就一路咯崩跳跃过去,屁股那真的叫一个酸爽.还记得有一次,在一个路段,车子陷进了一个大坑,车倒时有腿一撑,没有撑住,脚一滑,把ka撕了,在家修养了一周.还有一次,下雨,我姐姐走公路,绕远走,我不听她的话,硬要抄近土路,结果在跟上,那个泥巴不停地搭在自行车的前后轮处,用辊子挑都来不及挑,在半路上真是恨不行把自行车给丢了走回去. 再大一点,去岳口读高中,近30里的路,每月才回一次.路还是土路+炭渣路,17~18的小伙了,每次回家都要在中途(陆家石桥)歇一次,在那儿的一个小卖部花大概两块五买一盒夹心饼干补充能量,不然骑到后面都没有劲了.还有一次,连下了好几天雨,怕下面的路不好走,和几个同学走襄河堤上,绕了好远哦. 就这样子,家乡的路一直都是坑坑洼洼的,下雨后去哪儿那就成了噩梦.直到08年,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早上10点出发,在武汉坐车经汉川到天门,80块钱,4个小时, 然后再转彭市,从彭市到老家,喊的一个三轮走到一半,别人不走了,我们两个人手掺手,路上全是乱泥, 只能就着残雪踩在路边的棉梗上面,深一脚,浅一脚,直到晚上8点才到家.这段记忆真是让我难忘. 再后来汉宜线通车了,再回家就是坐车至天门南或仙桃西再回家,村里面的村村硬化路面也通了,进出都方便了不少.说到这儿,再多说一句,在彭市,从天门南回来反而快,等渡船如果运气不好,船很难等. 前几天,从规划里面看到,多祥至岳口的一级或是二级路正在修,这对于我老家的父老乡亲是最大的利好.以后,至彭市,麻洋就方便很多了,去天门南更加高效. 另外听说彭市汉江大桥也有规划.这也是一件大好事. 近5年左右,是天门交通发展的历史最快期.天门的交通困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不足,城区仍没有直达武汉的高速公路,另外武天城际亦是重中之重,必需要上心争取.相信天门的明天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