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下士

- 积分
- 151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
东湖 东湖 2016.1.24 星期日
美食慰乡愁
湖北日报讯 李专
崇阳腊肉是熏制的腊肉。将刚宰杀的猪肉,按五斤左右长条形一坨,趁热均匀抹上盐。肉如果冷了,就要将盐炒热再抹。然后放到陶缸中密封10天左右,让其充分吸入咸味后取出,悬挂于灶台或火塘烟量较大的地方。也不能靠得太近,烟气太猛,会有烟熏味。这是顺带熏制法,还有专门烧烟熏制法。以油茶壳、花生壳、谷壳、橘子皮、锯末屑作燃料,暗火明烟熏制。
腊肉洗净后外表为金黄色,切开后精肉为深红色,肥肉呈黄白色。腊猪头肉的横截面活脱脱就是一朵红玫瑰,吃起来更是不油不筋不腻。
崇阳腊肉就是清蒸也十分诱人,肥肉部分晶莹透亮,瘦肉部分呈玫瑰红,看着都叫人直咽口水。腊猪蹄炖绿豆汤,猪蹄只香不腻,就是最爱美的少女也会自我安慰,腊猪蹄只肥嘴不肥身的,于是心安理得地吃上一坨或两坨。
民国要人王世杰,在故乡崇阳生活的时间只有12年,其他80年的生涯都在故乡以外。但是,不管是在武汉、南京、重庆,还是后来到了台湾,王世杰一辈子不曾离开过家乡的美食崇阳腊肉。
如果从两岁开始吃腊肉,在故乡生活了12年的王世杰就是吃了10年的腊肉,哈哈,足够了。10年时间,崇阳腊肉足够抓住王世杰的味蕾,叫他一辈子难忘。
王世杰是留洋博士,是民国高官政要,并且是学者型高官,更是很另类的高官。他不烟不酒,极少娱乐,不坐专车,上下班皆步行,生活极其简朴,崇阳腊肉却是他一辈子的奢侈品。在崇阳,崇阳腊肉比比皆是,极易得到。但是,在外乡的大都市里,在孤悬海外的台湾岛,崇阳腊肉当然是奢侈品。
王世杰的夫人叫肖德华,是大家闺秀,且比王世杰整整高出一头。就是这样的一位贵夫人,当他刚和王世杰结婚,当她还很年轻时,就学会制作崇阳风味的腊肉了。农户熏制腊肉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院子里。试想,王夫人熏制腊肉只好在院子里起台子烧烟子,在南京或台北的官邸旁,那一缕熏制腊肉的青烟,是怎样的一种风景?关键的是,这一切的繁琐,这一切的奇葩,能换来夫君的满心欢喜。当故乡的一切远离了王世杰,他唯一庆幸的是,还有崇阳腊肉。
让我深感神奇的是,崇阳的美食怎么都跟乡愁有关?崇阳小麻花也是。崇阳人不管在神州何处,还是在异国他乡,都能吃到故乡的小麻花而一慰乡愁。
央视“北纬30°·中国行”《远方的家》节目播了一期《崇阳:百年美食小麻花》。采访了麻花一条街中的杨姓麻花店。店老板从小就看到爷爷炸麻花,说自己是闻着麻花的味道长大的。如今他的麻花别具一格,用老面发酵,和面时放入芝麻和山楂。脆而不硬,酥而不腻,吃得节目主持人都陶醉了。这样的麻花店有100多家,家家都有自己的美味秘诀。
电视报道的是小麻花的手工作坊,崇阳小麻花影响更大的是小麻花生产工厂,全县现代化小麻花生产企业多达30多家。
崇阳小麻花已然成为崇阳县的支柱产业,可谓小麻花搓出大产业。
产业化,还有拿准了一个“小”字。天津大麻花也好吃,因为“大”,不敌崇阳小麻花。崇阳小麻花年销售量达800万元的城市就有天津。这是一个“微”时代,你看人们多么喜欢微博、微信,就知道为什么喜欢崇阳小麻花了。在全国销售额超过800万的城市还有广州、深圳、武汉、长沙、沈阳、杭州、南京、济南。北京市年销量则达1000万。
去年腊月底,我们一行出差上海。我们的车逆着春节的回家潮一路向东,离上海越来越近,离家越来越远,几个大男人不觉也有了家园之思。在最靠近上海的那个服务区里,饥肠辘辘的我们真奔超市找吃的东西,在琳琅满目的食品中我们发现了崇阳小麻花,于是买一大包充饥。人在旅途人在他乡,吃着崇阳的小麻花感到很亲切很温暖。
崇阳小麻花还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崇阳的游子,在这些国家里吃到故乡的小麻花,那是怎么的心情!
2016.1.24 星期日
美食慰乡愁
湖北日报讯 李专
崇阳腊肉是熏制的腊肉。将刚宰杀的猪肉,按五斤左右长条形一坨,趁热均匀抹上盐。肉如果冷了,就要将盐炒热再抹。然后放到陶缸中密封10天左右,让其充分吸入咸味后取出,悬挂于灶台或火塘烟量较大的地方。也不能靠得太近,烟气太猛,会有烟熏味。这是顺带熏制法,还有专门烧烟熏制法。以油茶壳、花生壳、谷壳、橘子皮、锯末屑作燃料,暗火明烟熏制。
腊肉洗净后外表为金黄色,切开后精肉为深红色,肥肉呈黄白色。腊猪头肉的横截面活脱脱就是一朵红玫瑰,吃起来更是不油不筋不腻。
崇阳腊肉就是清蒸也十分诱人,肥肉部分晶莹透亮,瘦肉部分呈玫瑰红,看着都叫人直咽口水。腊猪蹄炖绿豆汤,猪蹄只香不腻,就是最爱美的少女也会自我安慰,腊猪蹄只肥嘴不肥身的,于是心安理得地吃上一坨或两坨。
民国要人王世杰,在故乡崇阳生活的时间只有12年,其他80年的生涯都在故乡以外。但是,不管是在武汉、南京、重庆,还是后来到了台湾,王世杰一辈子不曾离开过家乡的美食崇阳腊肉。
如果从两岁开始吃腊肉,在故乡生活了12年的王世杰就是吃了10年的腊肉,哈哈,足够了。10年时间,崇阳腊肉足够抓住王世杰的味蕾,叫他一辈子难忘。
王世杰是留洋博士,是民国高官政要,并且是学者型高官,更是很另类的高官。他不烟不酒,极少娱乐,不坐专车,上下班皆步行,生活极其简朴,崇阳腊肉却是他一辈子的奢侈品。在崇阳,崇阳腊肉比比皆是,极易得到。但是,在外乡的大都市里,在孤悬海外的台湾岛,崇阳腊肉当然是奢侈品。
王世杰的夫人叫肖德华,是大家闺秀,且比王世杰整整高出一头。就是这样的一位贵夫人,当他刚和王世杰结婚,当她还很年轻时,就学会制作崇阳风味的腊肉了。农户熏制腊肉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院子里。试想,王夫人熏制腊肉只好在院子里起台子烧烟子,在南京或台北的官邸旁,那一缕熏制腊肉的青烟,是怎样的一种风景?关键的是,这一切的繁琐,这一切的奇葩,能换来夫君的满心欢喜。当故乡的一切远离了王世杰,他唯一庆幸的是,还有崇阳腊肉。
让我深感神奇的是,崇阳的美食怎么都跟乡愁有关?崇阳小麻花也是。崇阳人不管在神州何处,还是在异国他乡,都能吃到故乡的小麻花而一慰乡愁。
央视“北纬30°·中国行”《远方的家》节目播了一期《崇阳:百年美食小麻花》。采访了麻花一条街中的杨姓麻花店。店老板从小就看到爷爷炸麻花,说自己是闻着麻花的味道长大的。如今他的麻花别具一格,用老面发酵,和面时放入芝麻和山楂。脆而不硬,酥而不腻,吃得节目主持人都陶醉了。这样的麻花店有100多家,家家都有自己的美味秘诀。
电视报道的是小麻花的手工作坊,崇阳小麻花影响更大的是小麻花生产工厂,全县现代化小麻花生产企业多达30多家。
崇阳小麻花已然成为崇阳县的支柱产业,可谓小麻花搓出大产业。
产业化,还有拿准了一个“小”字。天津大麻花也好吃,因为“大”,不敌崇阳小麻花。崇阳小麻花年销售量达800万元的城市就有天津。这是一个“微”时代,你看人们多么喜欢微博、微信,就知道为什么喜欢崇阳小麻花了。在全国销售额超过800万的城市还有广州、深圳、武汉、长沙、沈阳、杭州、南京、济南。北京市年销量则达1000万。
去年腊月底,我们一行出差上海。我们的车逆着春节的回家潮一路向东,离上海越来越近,离家越来越远,几个大男人不觉也有了家园之思。在最靠近上海的那个服务区里,饥肠辘辘的我们真奔超市找吃的东西,在琳琅满目的食品中我们发现了崇阳小麻花,于是买一大包充饥。人在旅途人在他乡,吃着崇阳的小麻花感到很亲切很温暖。
崇阳小麻花还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崇阳的游子,在这些国家里吃到故乡的小麻花,那是怎么的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