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岗地种下“金疙瘩”
发布时间:2019-08-27 所属版次:孝感日报02版 作者: 特约记者朱辉 通讯员蒋鹏飞
特约记者朱辉 通讯员蒋鹏飞
烈日当空,微风拂面。
挥舞小钉耙、手持镰刀、徒手掰扯……初秋时节,安陆市南城办事处肖杨村8组荒岗地上忙碌一片,半人高的杂草丛旁,5名工人忙着给村里的丹参种植基地除草。
这片丹参基地面积30亩,73岁的杨成林是基地管理员,负责劳务用工组织、田间管理,他和4名工人都是肖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成林说:“把土里头的宝贝‘服侍’好了,来年丰收,大家伙儿跟着享福。”
肖杨村位于汉丹铁路以东,属于小丘陵地带。全村贫困户21户45人,辖区总面积6450亩,其中岗地、旱地面积3165亩,已经抛荒20多年。
如何向荒岗地要经济效益?安陆二中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一行5人到宜昌当阳考察中药材种植,综合评估商量后决定种植丹参。
丹参,别称红根、大红袍、血参根,是湖北省地产药材,适合生长在向阳山坡草丛、沟边、路旁或林边等地,其根经能入药,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
“丹参种得好,一年一收,每亩纯收1500元,两年一收的话,品质更好、收益更高。”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治安介绍,村里跟当阳制药厂签订协议,只要种的丹参合格,制药厂全部回收。
说干就干。2018年12月底,肖杨村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到场的党员、村组代表、群众代表共计40余人,全票通过引进丹参种植扶贫产业。
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工作队和村“两委”商议,由村集体带头试种,掌握技术、见到效益后再教大伙种植。2019年3月底,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决议第一年试种30亩,第二年扩大到100亩,8组村民无偿支持土地。
该村多方筹集资金10余万元,把散地集中成片,当阳制药厂派技术员提供技术指导,还吸收13个贫困户到基地打工。
今年4月,肖杨村分两次从安徽亳州购进丹参苗40亩,种满30亩地,剩余的全部发给农户散种。李治安介绍,村里计划3年内,把3000亩荒岗地改造后全部种上丹参,待到花开时,一串串紫花布满山野,不仅能赏花,还能从地里刨出“金疙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