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施有句俗话:“高山的洋芋低山的苕。”恩施马铃薯具有优良的内在品质,这是国内许多专家的共识。2015年,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省人大代表、恩施州农科院副院长沈艳芬表示,恩施州作为马铃薯主要产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马铃薯产业主粮之路上要率先而为。
“马铃薯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热量低,拥有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还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说起马铃薯的好处,沈艳芬如数家珍。她介绍,恩施州地处武陵山腹地,土壤富硒,高中低海拔立体分布,境内温度、雨量、阳光极其适宜马铃薯生长,造就了恩施马铃薯的独特品质。
据了解,恩施州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0万亩左右,鲜薯产量170万吨,占全州粮食总产的20%以上,产业总规模占全省一半以上。有业内人士测算,随着主粮化战略逐步深入,马铃薯将从简单加工转变为淀粉、面包、面条、薯胶等精深加工产品,其增值空间将大大提升。
“恩施州已将马铃薯产业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未来五年,不仅会从政策和项目上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每年还会从财政中安排1000万奖补资金,加快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沈艳芬希望省里能重视恩施马铃薯主粮化科技创新,支持恩施开展马铃薯主粮化试点,设立试点发展基金,对新品种研发、繁育、推广及深加工等给予资金支持,力争让“南方马铃薯育种中心”落户恩施,以马铃薯产业带动精准扶贫。
有了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沈艳芬头疼的还有一件事:科研人才缺乏。“老研究人员退休,新科研人才又没有,研究人员断了层。”她呼吁更多年轻人加入他们的队伍,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研究推出优质马铃薯种、马铃薯精深加工产品,发展马铃薯产业,助推恩施精准扶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