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吴美棠 于 2016-1-30 10:33 编辑
除夕夜灯花亮(散文) □吴美糖 年末岁首,春去春又回,农家小院新年喜气,庄户人家忙着打理年货,小孩穿新衣,老人守年岁,小伙子谈亲事、大姑娘恋爱了,懵懂的后生趁着乡亲团圆打情骂俏的,村里村外披上节日盛装。每当这个时候,耳闻目濡的家乡习俗,游子记忆犹新。 “(腊月)二十四抹扬尘,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买鱼肉,二十七八宰鸡宰鸭,二十九样样有,除夕夜灯花亮……”家乡的春节民谣,我很熟悉,它将“三十夜”赋予一年中亲情氛围最浓厚、规矩最讲究的节日盛典。三十夜,即除夕,也就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又称除夜。这是我国古老而隆重的节日,它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这一夜,咱乡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灯火辉煌。 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疠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除夕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所以我国除夕有馈送压岁钱馈岁、全家人聚餐吃年饭别岁、亲人们互致祝福到天亮守岁等习俗。 我老家鄂州乡下,除夕吃年饭,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围在一起,鸡、鸭、肉、鱼、时鲜菜......,样样俱备,亲人们在一起尽情地回顾旧岁、憧憬新年。每至逢年过节,父亲都会讲些春节的规矩、过年的礼节,经常陪我们一起除夕夜“守岁”,而以后再也没有父亲陪伴的温馨日子了。尽管父亲已离开我们,但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终生难忘。 父亲不嗜酒,但在吃年饭的时候,却要求我三兄弟适量饮酒,并非要求我们滴酒不沾。父亲说,自己虽不喝酒,但只要不影响正事儿,男人闲时适度喝点酒,也是一种阳刚之气吧!在我的记忆中,好像父亲每做一件事都有自己的故事,即使临终前仍在讲我儿时的调皮笑话。但父亲万万没意识到自己赶不上这个春节,癌细胞的扩散,从此踏上天堂之旅。 大年除夕,老家吃年饭是忌讳喝汤的,父亲常说,这是希望来年免受雨水之灾。尽管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这是家乡人对新年的祈福。所以,家乡人“除夕夜”吃年饭时餐桌上是不摆汤水碗的,并且吃年饭之前,一家人都要对着堂屋神柜烧纸香、点蜡烛、叩拜先人,预示家庭人丁兴旺,来年幸福安康;除夕“守岁”,祝福新年人勤财旺;屋里屋外彻夜灯火通明,期盼新年生活红红火火;除夕称关门为“紧门”,“除夕夜”全家人没到齐,是不能“紧门”的,这是和睦平安的寄托;除夕家人都回屋了,然后“紧门”放鞭炮,一大家团团圆圆过日子。除夕,长者要给晚辈压岁钱,主要是镇邪去魔力,期望后生健康、快乐;老人和孩子也会在除夕之夜兴高采烈地试穿自己的新衣裳,那心情是格外的舒坦。如今,家乡的除夕夜啊,村庄明亮,彻夜通明,到处洋溢着灯花路放、繁花似锦的春意盎然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