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动力不足,我国经济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国内外环境相当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行业面临市场需求不足、产能严重过剩、商品价格低位波动、资金与债务等潜在风险显性化的困难和挑战。从我市情况看,今年经济相比往年困难更多、压力更大、形势更为严峻,特别是投资增速下滑、工业增长后继支撑不够、消费长期低位运行、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 (二)传统骨干行业企业形势低迷。 受经济下行及政策影响,宜昌传统骨干行业发展面临极大挑战,整体呈现低迷态势。上半年,全市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158.7亿元,增长5.6%,其中第二产业税收增幅仅为1%。全市制造业合计入库税收31.1亿元,下降2.1%,其中:纺织业入库3325万元,下降77.3%,减收1.1亿元;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入库1.8亿元,下降29.4%,减收7612万元;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入库2.1亿元,下降26.8%,减收7672万元;专用设备制造业入库9467万元,下降21.3%,减收2558万元;食品制造业和烟草制造业形势略好,分别入库2亿元和8.9亿元,比同期分别增收1.2亿元、1.5亿元,减缓了制造业税收下降的幅度,但并不能扭转下降的态势。与此同时,受化工行业景气度不高影响,全市采矿业入库税收5亿元,下降19.4%,减收1.2亿元。矿产、化工制造业等作为宜昌工业优势和特色产业,占我市税收比重仍然较大,但由于产能过剩、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等限制,发展遭遇周期性瓶颈,行业内部分支柱企业经营困难,税收后续增长乏力。 (三)税收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受经济增速下滑和政策性减税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市税收收入呈低速增长态势,1-5月税收收入增幅一直维持在3%左右,6月份增幅回升到7%,税收收入增幅每月均低于全省平均增幅。上半年,全市15个税种中6个税种下降,其中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两增两降”。地方税种增幅创近年来最低,也成为制约全市税收收入增收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相关税种增速回落20.6个百分点。综合经济增速放缓,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和进一步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落实,三峡集团公司、三峡财务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葛洲坝财务公司、葛洲坝房地产公司等企业总部外迁使税收发生转移,央行降准降息使金融业税收存在不确定性等,我市税收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四)预算平衡矛盾突出。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收入形势更加严峻。在税收收入增收困难的同时,取消、停征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检察院和法院的上划等对非税收入也造成了影响,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减收因素明显增多。然而,财政支出压力明显加大。一是落实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公务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增支政策。二是落实教育、科技、农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政策。三是支持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打造“四大平台”、促进六大千亿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支出。四是地方政府债券和其他一些政府性债务陆续进入偿还高峰期等刚性支出需求。与此同时,中央和省财政进一步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改革资金分配办法,我市受经济发展水平、财政供养规模、人均财力状况等因素影响,上级对我市特别是市本级的转移支付补助相对较少。在财政收入来源减少、支出明显加大的情况下,我市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收支平衡难度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