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检查肉类卫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履职尽责,依法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提升我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我市先后被评为“湖北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黄石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并被纳入湖北省首批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市。
健全机制 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2013年11月,我市按国务院、省政府的文件要求,全面启动食药监管体制改革,及时编制出台市食药监局“三定”方案,并于2014年3月按照“八个到位”的标准,在全省县市区率先完成了基层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市食药监局内设8个科室、下设1个会计核算中心、13个乡镇监管分局和1个稽查大队(举报投诉中心),核定编制122名。同时,乡镇设立了食药安全协管员,村(社区)设立了食药安全信息员。全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和“乡不漏村、村不漏组、上下联动、信息畅通”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已初步建成。
有了健全的机构体系,责任体系和职能体系自然不能放松。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每年初召开了全市食药安全工作会议,并与各乡镇(场)、街办和相关职能部门签订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评议与考核,将年度食品安全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同时成立了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在全市各乡镇(场)、街办均设立了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明晰了食药安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的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制定出台了《食安委工作职责与制度》、《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市食药安办综合协调、牵头抓总、督办考核的作用,明确市食药安委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衔接程序,明晰监管边界,形成监管合力。
全程监管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为保护好食品源头卫生,我市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大力实施“粮安工程”,全力打造“放心粮油”工程。加强饮用水源监管,重点对尹家湖、红星湖、保安湖和12条重点港渠周边的污染源及排放口进行了截污,封堵排污口120个,建成并投入运行了两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5万吨。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把原辅料进厂关、过程控制关和产品出厂关。
同时严把流通关,积极推动农贸市场规范性管理,围绕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市场卫生、经营秩序、越门经营、私拉乱搭等问题,依法开展了综合整治。并积极推进省级示范农贸市场创建活动,2014年金牛镇金源集贸市场荣获“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农贸市场”,2015年永胜农贸市场已经通过省级创建验收,2015年10月市食药监局在全省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监管工作现场会上作了经验交流。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台帐管理制度,积极推行积分制管理、“一票通”等监管新方法,着力解决食品流通环节监管溯源难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做好消费关的防守,稳步推进全市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及时进行信息公告和挂牌公示,全市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5%,学校(幼儿园)食堂100%实行量化分级管理。针对小餐饮监管难的问题,出台了《大冶市小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加大了对小餐饮业的监管力度。针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大、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制定落实了《大冶市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管理制度》。
严格执法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执法环节真抓实管,不仅开展重点环节、重点品种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了瘦肉精、农药及农药使用、兽药及兽药残留、沥青及工业松香脱毛、肉及肉制品、“五毛”食品、园博会食品安全等50余个专项整治行动。近两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42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9800余台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6100余户次,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855起,没收销毁不合格食品近40吨,罚没金额约350万元。
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也积极推进。针对校园周边,夜市流动摊贩管理,市食药监局清理牌子、巷子、摊子,开展市容城管执法、夜市整治等活动。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集中执法行动。2014-2015年,食药监部门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433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188个次,共依法取缔无证经营户3户,吊销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2户,查扣侵权、仿冒、不合格食品数量188公斤,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16件,罚没金额4.8万元,下达整改通知书296份,督促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和建立进货台帐809户。工商部门查处食品商标侵权案件6件,案值10万元,罚没款5.35万元;严厉打击利用虚假违法广告误导消费者行为,查处食品虚假宣传案件5件,案值近9万元,罚没款7万元。
综合治理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近年来,我市注重宣传教育,积极营造舆论氛围。通过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五进”活动、食品安全宣传周、3.15消费维权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据统计,我市开展各类食品安全培训及宣传活动达50次以上,发放宣传资料十万余份,展出宣传展板400多块。特别是《食品安全法》修订实施后,市食药监局根据不同人群和对象开展各类新法培训20余次,发放新《食品安全法》单行本和宣传画等资料5000余份。同时,市食药安办、市食药监局加强宣传引导和专属宣传阵地建设,在全市376个行政村、社区均建立了一个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和固定宣传栏,并编印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简报》52期,在各市级媒体及政务网上发布各类食品安全信息370余条。
食品安全的核心是做好风险防控。2015年,我市实行“瘦肉精”自检和检测与屠宰检疫同步,对屠宰前发现的患病动物或疑似患病动物,一律不准屠宰,并严格按规定进行100%无害化处理。每年印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食源性疾病监测点覆盖率100%,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的防控管理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纳入常规监测计划,每月监测一次,并按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指标分析风险。以农残、吊白块、硼砂、盐酸克伦特罗等危害大的项目为重点,对蔬菜、水果、肉类、禽类、鱼类等5大类食用农产品开展全覆盖风险检测。加大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大型聚餐场所、校园及其周边等重点场所,儿童食品等重点品种,传统节假日、高考中考、园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及夏秋季等重点时段“靶向式抽检”力度,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近年未发生较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周雨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