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吴美棠 于 2016-2-3 09:29 编辑
喜闻豆丝香(散文) □吴美糖 今年的腊月,犹如大姑娘的脸,天气说变就变,时冷时热的。办公室里很寂静,只见窗外喧闹的人流和沿街小巷的腊制品,格外惹人眼球,这是都市里“忙年”了!寒冬里父母怎么样了?游子总在牵挂,于是思绪顷刻间回到了故乡。趁着双休日回了趟鄂州老家,一年不见,如隔三秋,平整的进湾水泥公路、家家吃上了自来水、三层以上的小“洋楼”不下十家,走近湾东头,一户农家庭院里,四、五个孩童正在做捉迷藏游戏,所见景象与城镇里并无两样,其变化让人刮目相看。 刚进老屋,隔壁大婶见我和妻子回来,热情好客,执意邀请我们去她家吃“年饼炸”(春节之前做的“豆丝”)。农家人“打饼炸”一是庆贺丰年,二是增添喜气,邻里乡亲打个“平伙”,互相凑凑热闹…… 。盛情难却,我们来到大婶家,兴奋之余,喜闻饼炸香,满屋的笑声象过节一样。大叔煎饼炸,太婆往灶膛里添柴禾,小侄子用米筛端饼炸,三个叫不出名字的小嫂子切饼炸,还有刚过门的新媳妇卷饼炸,大婶则忙里忙外的满湾送饼炸……分工真正的明确,咱农家人就是这么样的团结合作精神。这温馨的气氛还是我孩提时的感觉和情景。大婶说,打完饼炸后,剩下的饼炸再晒干储存,吃久也不会发霉,虽说留不了多少,但咱农家人图的就是高兴、亲热。 饼炸,即豆丝,是家乡的特产,吃饼炸就成为乡亲们的习俗。打饼炸(即做豆丝)是个技术活,据父亲说,饼炸的原料是四分之三的大米、四分之一的绿豆,再加上少量的黄豆,黄豆主要有煎饼炸时不粘锅的作用,如要送人的饼炸就添些大蒜叶,会更香。至于这种配料是否科学,我没去考究,但就是不论是干炒或者水煮都感觉好吃。 记得小时侯,每逢遇到哪家打饼炸,左邻右舍的乡亲就都来帮忙,煎饼炸、端饼炸、卷饼炸、切饼炸和晒饼炸等,“老配少一条龙”生产线,笑声和俏皮话交织在一起,其乐融融;你歇他吃、他歇你吃,以吃为乐,一场饼炸煎完了,再喝“饼炸水”,就是吃水煮饼炸,里面放些猪肉和青菜,吃起来就别有一番风味了。 我已好多年没见老家打饼炸了。母亲说,前些年种田折本,农家人哪有多余粮食打饼炸啊!如今政策好,政府免除了农业税费,农民种田还有补贴,也不再为急着卖粮上缴税费而犯愁,卖了余粮增加收入,留些口粮打饼炸,农民真正过上了好日子。是啊,老家打饼炸也有讲究的,煎出来的第一张饼炸要敬财神,用碟子盛上饼炸放在堂屋的“神仙柜”上,然后点香烧纸钱叩拜,希望财神爷保佑农家人平安幸福和来年好收成。今年老家又是个丰收年,家家户户摆起了阵势,打年饼炸、做年糍粑(即年糕),备足年货,欢欢喜喜迎春节、过大年,也会给城里亲朋好友捎些饼炸和糍粑尝尝鲜,农家人这种朴实的品格,一直激励着我认真学习和努力工作,也对我走好人生之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