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5
上士

- 积分
- 52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叠叠“魔”道至“仙"上道
文/沉睡的阿修罗
浓冬正烈,化不开的寒意纠缠着晨的凛洌.周末,笑约我及几位友友再访"魔"道,若有可能访"魔"寻"仙",顺道一齐撸了来,双管齐下,即道上道,更胜一筹也只是“探囊取物”般简单罢了(说笑一二).这或许便是老驴的好处吧.八点半中窑车站集合,几个老朋友已侯在那里。稍许,人员聚齐,向山进发。
随走,四下察看,都不是弱驴,阿彪、梅、冶早已熟识,其中还有位文质彬彬的朋友,想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大家贯例户外装备,各人各自背着这一日出行所需。 捡着清爽的冬街与喧哗人流擦肩而过。不多时,穿过僻静小路,行至山脚下的大遍青郁可人的菜地。前几日才下过雨,经阳光修整,泥道硬实了许多,不知山上是否会隐藏着潮湿?梅道理说前日他来过,满脚的泥,艰涩难行,驴行功力尚浅还是要悠着点。 与上回同,从韭菜崖上,这个被称之为70度的斜坡,确实有些“嚼劲”。也使其他热爱大山事业的驴友们很轻松的便割舍了“管子线”,转战到这陡角之坡,有险愈有回味,一根骨头的味道,肉香是不为外人所知的。真正品尝的人才能感受其间。
队伍清简,上山速度递增,相对比之前的拖泥带水,瞻前顾后,确是轻巧了许多。冶威武的说他要快步上山。看那阵势,似要把这韭菜崖放倒,似要把这片山踏为平地。一山的怀旧色,从脚的最底处开始曼延,枯枝弱弱的敲打着清灰般的风,攀爬这样的山,手套、登山鞋是必不可少的,冲锋衣也最好备上,避免荆棘扎身。特别是这绕山绕石的干枝,会盛情相留也不一定。干晒了几日,果然给人几分安稳感,一步步踩上去,登山鞋依力向上贴紧山地。 相距有半个月没爬山了,体力似有些吃力,把大话揣在怀里不敢声张,只顾埋头听着自己大口的呼吸,以及周遭极有选择性的劣势地形。幸而,阿彪和他的朋友都极是照顾,一路走一路提醒,注意这里,要走那里,抓哪根藤,哪块石易使力等等。原本想显显女汉子本色的,这下倒好,全然是个弱女子,角色来个大颠覆。想来,之所以为英雄,是因绝世而独立,因茕茕一身无依之故。
三十分钟登“岸”。揽山凌风,山带延绵,一条静脉似的江水,纵楚情往前飘飞,细润无声.高处的阳光确是极好,它们把光辉投射到丛草与山脉之间,也投射到我们豪迈万千的脸上.有些微汗,热热的托着脸,明显感到浑身上升的热力,若不是寒风纠葛不前,根本可瞬时换算成秋夏状态。大家稍稍逗留,饮水,取些零食细嚼,目光轻跃在这片大好壮阔的河山之巅。
铺展,沿袭旧路向美林山庄方向继续。道路平坦宽阔,悠然自得。这样的路十分适合年长体弱者,慢步间可赏远近山花,可赏微风拂掠下迥异石林。刻意修茸的花圃和路旁一侧的山石安逸的享受着光芒拂照。五六个人的小队,从高耸的电缆线杂草小路“寻魔”而入。可谓“寻魔诀”,非常道常路可以比拟,要的就是野中之野的滋味,苦中作乐才是上道。看似原始的地带,处处枯藤缠绕,处处山石坐卧。小藤缠着大藤,大藤不着片叶的攀负着。 说到底,我也没细细去寻藤蔓的源头出于何处?当时也未有机会去拉扯,看看它们究竟有多长,当然,也未必能拉得直,千手千足的藤,坐拥此处经年,不成大妖也成小怪了。不拖延的拍照,让我好好纪念这一场山中修炼,让我们好好腾风驾树。猴的本性立现,四下搜罗别具特色的山石,入眼的“帅”石,便毫无商量的攀石而上。抑或极其亲密的拉拢虬枝,足下款款生情的伫立。
“魔”道虽道路陈杂,但四下一览无余,还有前人留下的红色标记出没在山间。咱这“精锐之师”已是二次入道,也算得上是坐上客了。轻车熟路,唯小心脚下惊现的分神罢了。阿彪边在前面带路边不断提醒着还边为我们拍照,一切不急不躁的进行。 中途,还不时遇见了其他群的驴友,一行四十多岁的中年朋友们,他们路线同我们相对,我们人少脚程也快,那时分已从“魔”道腹地抽身,而他们却正在赶往。看时间尚早,冶便有意无意的问,你们是“仙道”那里来的吗?“仙道”怎么走啊?户外人大多爽朗,对面三三两两的声音回应说,是啊!一位大姐特意指着背后的杂丛说,从这一直走,然后从右边一条小路穿插过去就可以看到“仙”道了。好的,多谢了!
叠叠“魔”上“仙” 。原本的计划有了变化,反正有强驴护佑,不怕不怕。阿彪和他一起的挂仍旧一路走一路提示,弄得我如小媳妇般步步小心,不过,也确实感谢有他们这样热心。有几处略为惊险的地方轻巧的避过了。记起,阿彪在溯溪田家山时口碑就极好,不仅为我们在溪水里探路,还不遗余力的拉绳、协助弱势的朋友们。感谢有幸同行。午时,几个人坐在路旁的草地上简易的打发了午餐。“仙”道在前等待,它是否真的不同凡响呢?
中间错走了一小截路,感觉不对,又返回再次摸索着另一条路。因上回这里曾来过有少许印象,所以感觉也敏锐许多。果然是对的。右侧山边,涉过枯丛,便立时看到巨石立于眼前,这里不同于“魔”道的小气,藤萝虽有,但明显少了些,更多的是石峰峻立。真是眼前一亮,当然惊险也增了几分。这方天地可为攀岩作为初练场,石是门户,它们承接着原始的野性、烈性,挑战着你的超能力。刚入“仙”道,便被一处顽石拦下,完全无处下脚,我们立于低处,身高相距石高达不到平衡点。迎面,一行户外人,年纪大多中等,也有几位老年朋友,他们带着外地口音,说是咸宁特意来此寻山,我猜想该也是时常参与锻炼,不然也不会舍近求远来此处了。 我站在原地,绕有兴趣的看着有些胆大的从高处翻身而落,多是男士身量高的多。一女性朋友想尝试下,只见她小心翼翼背过身抓紧手边的石头,正在脚下落空不知如何是好,站在石下的男友人一把将她接过,并稳稳放下。我又该如何登上这"石虎"呢?上方一位长相清秀的大姐看我们踌躇不前,极友善的劝告,可以从左边绕道上的。哦,左边,沿石僻一条狭窄小径,石上还有半人高的树枝遭心横在中间,再怎么也比当“壁虎”强,何况哪有资格当大只的“壁虎”,老老实实撇开树的恶意纠缠,成功的绕了上去。
上上下下,下下上上,陡峭不平的山,捉磨不透的石,捉狭似的捉弄着我们。它们似一面面立体的墙,在路中堵着,在我们手脚并用对山的虔诚中倾斜,一赌行者们往来的心性。走了一路,阿彪看我体力尚好,平常路不太想走,偏向险中求,其实也险不到哪里去。不过脚下相对偏颇了些,稳定性差些罢。小心便好。石山,山石,千疮百孔,可以想象这山被风化了沧海桑田,以至于我们能发现空空如也的山洞,山洞下的水洼可轻易寻见小小的螺。未成山势若干年前,这里应是海洋褪变,地壳移动幻变。皆是天地造化!自然神奇之手,开启的何止是我们混沌之眼,还有无穷无尽时空转变。原以为生冷的巨石让人黯然生畏,没料到,牵绊受阻于藤萝。又长又粗的藤,挂着不多的叶片,一直延伸到高深的地面,地是望不见的,被一大块突出的石挡着,从高到低降落,交织的藤蔓如此轻易的主宰我的命运,着着实让人心惊。上次落空的藤降,这次真真切切的实战演习。拉紧了啊!慢慢的下,耳旁混和着友人们的声音,试探着,再试探,如猴子捞月,真是落脚无门,只觉身体笨重似个称砣,悬悬坠下,听取强驴阿彪和梅道理的指导,笑也在一旁安慰说,不怕,把脚踩好,好,往下,往下。果真是有实处的,触到定力点,顿时来了精神。呼啦!轻功乍现,飘一样的从绳上挣脱,心安然落地。
阳光不觉下沉,空气中的冷即时浮现,边走边拍,时间浑然指向三点多。山林里穿梭划去了一个下午。近“仙”魔的顶端,我们在月亮山顶下的草坪休憩,作为“仙”道初来乍到的纪念,也为了这次真诚而愉快的同行,拍了唯一的集体照片。劲风低走,摇撼于目力穷极的山野,摇撼于心底无形的涌动。 早先说有雨,还以为天气有误,没料四点未到,细雨先行。为节省时间,我们决定从水沟线下。迅雷不及掩耳,雨骤时大了起来,泥泞遍染山路,横行,慢行,步步皆需谨慎。二三十分钟下山。幸亏事先有充足准备,冲锋衣、伞都有,只要脚下无险其它并无大碍。
终究圆满,虽有一场雨的劫掠,但心意足矣;心境已澄澈。闻名不如一见的“仙”道,自然天成的缘,偶成足下光阴,一步步都犹为珍贵,不仅来自于山水点滴,更令人回味绵长的是同行的人情淳朴!恍如不老山川气息,处处布施着春回大地的情意,布施着风雨调和的如水佳期。在此,新春即将来到,感恩一行山水的同时,尤衷感谢超级俱乐部在过去一年的真诚奉献,历练我们走入山水的同时,还赠予我们笔下深根的力量,牵引户外更为广阔的世界。至渗入超级俱乐部以入,不单单是物质鼓励,最重要的对生命,运动的不倦追求,向上,引力向上,如春泉;如山云中滋长,如这“仙”道,破风斩雾,悟中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