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程长珠 蔡丽琴 潘雪君 文/摄
“过年回家吗”
刚过完国庆节后,遇到熟人、朋友见面打招呼,总不忘问一声“过年回家吗?”每每此时, 戴朝祥心中便涌起另一番滋味来。
29岁的戴朝祥是还地桥镇驾虹村戴家新屋湾人,父母都60多岁的人了,干不了什么重活,平时在家种点田地,顺便帮他们带孩子。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在黄石读书,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他这个大男子汉的身上。
为了照顾好这个家,2005年,戴朝祥从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毕业后,就被学校分配到浙江省台州市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工作,当时跟他一起分配过去的有28个同学。“我们学的是焊接专业,到那家公司后,从最普通的一线工人做起,每天早晨7点上班,然后就拿着笨重的焊枪,对着一大堆机器焊得不亦乐乎。”遇到生意好时,一直要工作到晚上11点多,加班是家常便饭,而每个月工资却只有1000多元。这些年来,陆续有同学离开公司。现在,公司就剩下他和同学郭双,戴朝祥在那家公司做了10多年了。由于他工作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在2012年被提升为车间班长。而收获最大的是,在那家公司,他一边工作,一边成功地谈了一场恋爱。“2008年,我通过网络认识我的妻子。当时,她就在我公司附近的一家公司上班。2012年,我们结婚了。2013年,我们的宝贝女儿出生了。为了养家,我们将孩子给家里的父母照看,就回到浙江打工。平时,我们很想念家中的父母和女儿。”
“现在交通方便,想家我就回来了。”戴朝祥这次回家,不光由于想念母亲的红烧肉,还因为在家待产的妻子的预产期在元宵节前后,他想趁春节公司放假,回来看看。
2月2日,在浙江打工的戴朝祥回到家里,咀嚼着母亲做的红烧肉,一脸幸福。
“这次回家,我只在家里呆十天时间,大年初六就得返回公司上班。”戴朝祥一边说,一边心疼地抚摸着妻子腆着的大肚子。“我又不能等妻子生完孩子后再走了,毕竟公司那边大年初八就开工了。记得2013年春节,我也是一过完初三就回公司了,当年2月,妻子生女儿时,我也是没能在家陪她。有时想想,我真觉得挺无奈的。”
“这几年,我们大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子建得挺多的,工业园也建得挺快的。”戴朝祥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想在那家公司再做一两年,然后回家到大冶买一套房子,再就近找份工作,一家人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听妈妈的唠叨
今年24岁的熊林是上海财经大学的研究生。他说,出去的时间太长了,感觉回家一趟太不容易了。熊林回忆道,“当我得知高考成绩的时候,人就像跃跃欲飞的小鸟,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去,所以报考了南京河海大学。”在大学入学报名的那天,是爸妈送我去的,临别时,为了不让他们担心,他当时表现得特高兴。可是,等到爸妈走远了,熊林还是忍不住回头望了一下。
熊林是家中的独子,但从小就表现的很独立。由于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大学选择了拥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家里人听说被录取的消息时,心里眼里止不住的高兴,但在动身前往南京时,仍然念叨着“好好照顾自己,不要操心家里,钱不够用了就打电话回来……”每每听到这些“唠叨”,熊林虽嘴上回答“这些您都说了多少遍了”,但心里早已泛起波澜。
在读本科的四年时光里,同学中有不少是南京本地人,每次周末,都有很多人回家,但熊林却只能通过电话表达思念。由于长途通话会消费不少话费,他用自己积攒的生活费,给家人买了外接电脑的摄像头,“这样我们就可以视频了,不仅省钱还能看到他们。”
说起现在的读研生活,熊林不好意思地笑了。2014年考上上海财经大学的时候,熊林没有让家人一同去学校,“我知道爸妈他们听到这个消息,会更开心,也更担心,不想再看到那样的背影了,所以我自己打包了行李,到学校了才向他们报平安。”
研究生的学习不像本科,课程的难度和强度都比以前更大。“从原来的数学专业到现在的统计学专业,每天都要学习新的知识,所以和家里人联系的更少了。”来上海过头一个生日,熊林感到很孤单。“那天接到了妈妈打来的电话,她说,‘生日了,吃好点’。”听到不善表达的家人打来的电话,挂断后眼眶渐渐泛红。
一次实习,面对金融中心四周的高楼大厦,熊林第一次对当初的选择感到怀疑。背井离乡来到这个人才辈出的地方,那一刻,他想回家。“当时很想给爸妈打电话,告诉他们其实一个人在这边真的挺难的,但好在我最后还是没有拨出那个号码。”
面对未来,熊林希望,将来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够出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让爸妈更好的生活。
“让父母看看我”
“回家,让父母好好看看我。”在上海求学的卢小枫这次回家决定好好陪伴父母,弥补平时的想念。
2009年,卢小枫考上了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考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读研究生。卢小枫称,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要经历重重考核,本科毕业后要一层一层继续往上念,毕业后还有3年的规范化培训。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冶人,初到上海不论是衣食还是住行都让卢小枫很不适应,思乡之情也愈加浓烈。“刚开始过去的时候,每天吃饭都要就着老干妈吃,不然就吃不下饭。”卢小枫说,上海的饮食偏淡,口味偏甜,吃惯了湖北菜的卢小枫一时之间难以适应。除了饮食习惯的不一样,方言也是让卢小枫极为头疼的一件事。“上海话特别难懂,有的就算在当地待了很久的人也不一定能完全听懂。”卢小枫说,有时候在街上走听到有人说大冶话他都会感觉特别亲切,恨不得冲上去跟人家打个招呼!
也是因为自己的理想,无论再想家、再难熬,卢小枫一直都在坚持着自己的这条求学之路。在上海的这段时间以来,无依无靠的他时常也会想家,但是又不敢给父母打电话,生怕他们会担心。上海消费水平比较高,生活费不够他就省着点花,平日里很少出去逛街。虽然上海离大冶不算很远,但为了节省来回的路费,平时没事基本也不会回家。
去年12月底,卢小枫得知家中亲人生病,但是由于要参加学校的考试,没办法在第一时间回家,等到考试结束后,他才买票往家里赶。回到家里没几天,卢小枫突然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让他马上回到学校,无奈他只好马上收拾东西赶到学校去。那天正好是2015年12月31日,在灯火阑珊的上海街头,他用手机与自己的父母视频,就当一家人在一起跨年了。“不为别的,就是让父母好好看看我,如同我在他们身边一样。”
就在前段时间,家住馨园小区的卢小枫终于放假回来了,回来后的一切都让他那么熟悉,那么温暖。“这次过年我要在家里好好儿陪陪我爸我妈,也许明年我就回不来了。”卢小枫说,这次回家要多与父母相处,由于学校里的课程比较紧张,也许往后几年的春节都回不来了。“为了梦想我不得不离开父母外出求学,过年回家,让他们好好看看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