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1517|回复: 2

保康最大一块“飞地” 被谷城和十堰房县包围

[复制链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775

主题

3364

帖子

1万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10916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6-2-18 19: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飞地”景色优美




“保康飞地”位置图

这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四周所有的地域被十堰的房县和襄阳的谷城包围,但这里的茶树坪村、李家湾村、大河洼村三个村子却归保康管辖。

这里的三个村子就是人们常说的“飞地”。

保康最大的一块“飞地”

2月12日,记者从保康县城出发,前往寺坪镇,寻访这三个村子所在的“飞地”。

寺坪镇城建环保中心主任龚永军告诉记者,四周被房县和谷城包围的茶树坪村、李家湾村、大河洼村这三个村子是保康县最大的一块“飞地”,这里原来是寺坪镇李家管理区,总面积约为58平方公里,人口四千余人,周边被房县尹吉铺镇、五台林场、沙河乡和谷城紫金镇包围,南边被305省道、马栏河割断与保康县完全断开。

寺坪另一块飞地为台口村三组的药峪沟,面积约为2.3平方公里,现有7户人家、20余人,被房县青峰镇包围,因距寺坪镇约六十里路,还需要经过南河水库,现在基本无人居住。

龚永军说,早些年,因婚嫁带入土地和山林,这里还存在“飞地”中的“飞地”这样的现象。比如保康的茶树坪村在房县的尹吉铺镇有块1.33亩的山林,双方互相承认,但地图却无法标注。

恬静的“飞地”生活

从寺坪镇沿305省道向西北方向的房县前行,首先进入房县的珠藏洞村境内。305省道穿村而过,行至珠藏洞大桥桥头,省道右边有一条依山而建的乡村公路。乡村公路沿马栏河向上游延伸。茶树坪村、李家湾村和大河洼村就由这条窄窄的村道连接。

茶树坪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元的房屋是典型的保康民居,两层的楼房透露着主人家的殷实,“温室火笼”让人感觉到家的温暖。

张国元告诉记者,他1990年就开始当村主任,2002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对这块四周被房县和谷城包围的“飞地”比较熟悉。这里的村民和保康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很相似,除了种粮食,他们还种香菇、木耳,发展养殖业,更多的年轻人则选择外出打工。

农忙时节,这里的人没有保康人和房县人的分别,在他们眼里,大家都是邻居。加之几百年来相互婚嫁的影响,这里许多住户间有着这样那样的亲戚关系。

大河洼村距离寺坪镇24公里,是这块“飞地”最偏远的村,这个村有3个村民小组,140户人家,530人。大河洼村党支部书记吴富裕说,这里的每个村都有一家诊所和一名村医,除了山高路远,没有感觉到这块“飞地”和其他类似地方的差别,人们基本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红梅在山崖边悄悄绽放,马栏河在山脚下静静流淌,这个依山傍水的村落风景优美,到处弥漫着恬静的气息。在这里,人们就医、上学都在“飞地”里进行,他们演绎着自己恬静的“飞地”生活。

夹在大河洼村和茶树坪村的是李家湾村,这里有一所名叫“李家小学”的学校。据介绍,李家小学建于1957年,李家湾村、茶树坪村、大河洼村三个行政村的适龄儿童都在这里读书学习。学校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目前有5个教学班,除了学前班,还有一、二、三、五4个年级。

“以前是隔年招生,最近两年是每年都在招生。”李家小学的张校长介绍说,“生源主要是这三个村的适龄儿童,偶尔也有房县籍的孩子在这里读书。”

“飞地”由何而来是个谜

房县的珠藏洞村是位于保康的一块“飞地”,保康的茶树坪村、李家湾村、大河洼村三个村子是位于房县的一块“飞地”,两地互为“飞地”,“飞地”由何而来,却无人能说清。

据皮家坡村党支部书记刘邦华称,很早以前,珠藏洞村是荒山野地,少人问津,因行政边界线模糊,慢慢房县人来这里开荒种地,后随着人口增加,开荒面积向界外延伸。加之双方政府默许了“谁耕作管理,地便归谁”。久而久之,这些跨界开荒地成为房县“飞地”。

当地还有一种说法是,附近前往开荒的村民发现此地曾埋有土匪宝藏后,花钱将这块地买下。不过,也有人认为,古时大户人家大多拥有山场或耕地,若逢女儿出嫁,往往送上部分山、地作为陪嫁,导致陪嫁地便成了“飞地”。

龚永军还讲了一个他认为比较靠谱的说法,据传,房县的珠藏洞村原为保康县,因过去房县货运完全依靠南河水路过石花、光化至襄阳,珠藏洞为南河与房县马栏河(寺坪古称北河)交汇处,为天然码头,经双方协商,用原李家管理区的地盘与珠藏洞互换,互为飞地。珠藏洞行政划分不是以水和山岭划分,而是以南河和马栏河交汇处为圆心辐射,形成现在犬牙交错的形状。

虽然百姓混居一起,但方言却有很大的区别,寺坪更接近襄阳话和河南口音,而房县百姓则当地口音更重。

寺坪镇原为保康县的一个大镇,靠近保康县城,交通、经济相对房县的尹吉铺镇发达,所以珠藏洞村民除了开会、办证等需要在尹吉铺镇办理外,其他经济活动都在寺坪镇。近几年,随着经济、交通、通讯发展,互相活动增多,寺坪和尹吉铺两镇还签订了综治、防火等相互协助协议。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2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青山在 + 6 + 6 神马都是浮云
闷骚小宅男 + 10 很给力!
荆襄居士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6-4-9 17: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震惊:考古专家错把“彭国保康”作“楚国丹阳” 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楚国所灭诸侯国示意图

    2016年03月24日《湖北日报》发表题为“湖北省保康出土东周时期陶片 距今约3000年”文章,湖北日报讯(记者夏永辉、通讯员王承鼎、柳其涛)昨悉,省考古所专家本月中旬在保康县马良镇西坪村进行田野调查后,确定其为东周文化遗址。在马良镇西坪村余家岗老屋场,考古人员挖掘出了东周时期的古陶片,距今大约3000年。
    专家学者一般都认为,保康马良镇重阳一带为楚国发源地“丹阳”。1976年,重阳曾出土楚国早期的三足鼎。此次保康县出土的东周时期陶片,佐证了重阳是古楚都丹阳。
    这是《湖北日报》继2009年9月21日发表“中国早期楚文化研究专家多数认为保康重阳是楚国发源地”八年后的再次认定保康是楚国发源地丹阳。参看: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记者孔祥福、通讯员王承鼎、都正阳的相关文章。
    按说有考古专家认定的应该是可信无疑的?
    为什么反映如此强烈?因2016年3月24日专家考古论证,仅是通过出土的陶片,就证明“楚国丹阳地”在保康的。出土陶片与考证楚国丹阳的所需要的历史、城址、山水、地理证据要求相差太远,所以才再次引发学术界对“楚国丹阳地保康”的强烈质疑。
参看:荆楚网中部崛起“最新出土文物将为楚始都丹阳之争划上句号”。链接: http://bbs.cnhubei.com/thread-3967154-1-1.html
    因为2014年以来本人首次发现并提出“楚国丹阳地老河口说”引起各界关注,在看到“保康陶片证明楚国丹阳也很吃惊?撰写发表了“加减法准确找到“楚国丹阳”保康陶片楚国丹阳说不靠谱”和“楚国发源地丹阳不可能在保康的十大铁证”文章,今天再补论一篇“震惊:考古专家错把彭国保康作楚国丹阳”续文,愿与楚文化研究专家和关注楚国发源地及丹阳地研究学者共同探讨。
    我说“考古专家错把彭国保康作楚国丹阳”是有历史依据的。保康之名诞生于公元1498年的明弘治十一年建县时期,至今518年历史。
    那保康以前保康叫什么?归哪儿管,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既然研究保康就要刨根问底儿,把保康的历史研究透彻,这样才能厘清保康的历史根源。
    保康周邻房县、谷城县、南漳县、神农架、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保康离屈原乡仅42公里。谷城县古属谷国、南漳县古属卢国、房县古属彭国、秭归兴山古属夔国,这些古诸侯国与今天的县域地都是符合这些诸侯国历史是对应的,通过多年来考古发掘都已得到学术界和考古专家论定了的。
    地处房县、谷城县、南漳县、神农架、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之间的保康,在房县以东,保康有五十公里与房县相连,保康之域古属彭国系房县的边远山区,保康古属彭国。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东连保康县、谷城县,东北交丹江口市,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房县古称“房陵”,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房县东扼荆襄,西望长安,南依神农架林区,北交十堰武当山,自古有“秦陕咽喉,荆襄屏障”之称。国土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素称“千里房县”。据众多历史文献的记载,房县曾为彭国域地,并在房县短暂立国。是彭国西迁的一支,几经辗转从现在的甘肃省庆阳县迁徙到今天鄂西北崇山峻岭中的房县,于是在此立国,仍称彭国。周平王东迁后,随着周天子势力的衰弱,南方楚国的强大,彭终于在公元前710年前不久为楚所灭,彭地入楚,成为楚最早所灭的方国之一。
    《汉书.地理志》载:筑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沔。又名彭水。《读史方舆纪要》谓:“筑水,县(按房县)西一里,源出竹山流入界,亦谓之彭水”。今房县马栏河(南河支流,长105千米)即古称彭水、粉水。彭水来源于彭国,今房县门古寺镇彭家湾村有彭家祠也叫圣宗祠,紧邻房县的保康马桥金斗亦居住有彭姓后人。周武王伐纣时,彭国实为部落参与征战。西周建立后,迁封其大彭国后裔于河南原阳县,复立为大彭国,又称彭国、彭伯国。大彭国传到周赧王时期(约公元前260年)时灭亡于楚。虽然房县彭国与大彭国有无传承关系尚待考,但彭国曾在房县立国却是不争的事实。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彭祖是轩辕黄帝七世孙(古人姓氏分离,姓代表血统,氏代表身份,黄帝子孙都是姬姓,但一般只有大宗长子才称姓,小宗的庶子另取氏以别长幼,所以彭原本是氏而不是姓,战国后姓氏合一,彭于是逐渐变成了姓),在尧帝时期被举用为大臣,其后尧帝封彭祖到徐州彭城成立大彭国,作为拱卫华夏部落的东方屏障。另外,彭祖还曾经与夏禹、皋陶、殷契(殷商的先祖)、弃(周朝的先祖)、垂、龙等被列为舜时期著名的二十二名臣(史上有名记载仅有十人),另外几人中夏禹治水有功,被舜指定为继承人;殷契辅佐治水有功,被封于商,成为殷商开国始祖;弃掌管农业,使天下丰足,因功被封于邰,号曰后稷,为周朝先祖。西迁的一支,几经辗转,从现在的甘肃省庆阳县迁徙到今天鄂西北崇山峻岭中的房县,于是在此立国,仍称彭国。
    保康古属房县,房县的彭国历史,充分证明保康古属彭国,古属彭国的保康是最早被楚国灭亡的附庸方国。
    古彭国,从大彭国到房县彭国的辉煌历史证明,始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大彭国是早于封于公元前1042的楚国550年的诸侯国。从公园710年楚国灭彭国的历史看,楚国的丹阳,不管从历史、地理等任何证据看,楚国丹阳地都根本不可能跑到楚国的附庸国古彭国去。研究认为:古属彭国的保康重阳,根本不可能是楚国发源地丹阳。
    综合彭国、保康、房县、楚国丹阳的历史,发现考古专家把古属彭国的保康作楚国发源地丹阳的所有证据观点,都是经不起彭国、楚国的历史检验,楚文化研究专家,跑到彭国保康去寻找考证五十里楚国丹阳,应该是犯了一个原则性和方向性都大错特错的错误?
    在历史资料匮乏和考古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犯点认识性和推理性的错误很正常,只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查找到错误根源并予以纠正,还是能扭转方向正确的寻找到迷失两千年的楚国丹阳的。不然一条路走到黑儿的话,将一定是南辕北辙,越研究、越考证、离真实的楚国历史、离五十里楚国丹阳越远?
    本文仅供楚文化研究学者的考古专家参考,欢迎多多批评指正为谢。

                                                       2016年4月9日 于 老河口 卧马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来自
湖北
精华
8

199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89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6-4-9 20: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