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伊始,我市金融工作再传佳讯,元月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超过千亿元,成为全省继宜昌、襄阳、荆州、十堰之后第5个金融信贷余额超过千亿元市州。
今年元月份,我市金融机构加大投放力度,当月增贷29.7亿元,月末贷款余额达1020.81亿元。各项存款实现开门红,当月增存119亿元,同比翻倍,月末余额达到2439.51亿元,继续领跑全省各市州。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市金融业亮点纷呈,全市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增量、增速全部跃居全省第一。社会融资稳步增长。2015年,全市社会融资总量达到225.75亿元,比上年增加45.42亿元,增长25.19%。其中,新增银行贷款179.94亿元;表外融资新增20.91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兑付3亿元;保险赔付27.75亿元。
——围绕“强工兴城”,重点领域投入大。一是紧扣辖内重大项目,加大工业领域的信贷倾斜。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119.4亿元,行业贷款份额跃居第一位;同比增长22.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0.7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2.22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12.3%。鸿地重工、昆仑能源、中粮集团、晨鸣纸业等一大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获得了银行信贷支持。二是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大对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的信贷倾斜。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净增26.94亿元;交通运输业净增7.28亿元;房地产业贷款净增9.88亿元;建筑业贷款净增9.39亿元。
——围绕“强农兴文”,金融扶弱方向准。一是加大对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730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量的73.7%;净增153亿元,同比多增47.3亿元。有力支持和服务了我市“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个十百千”工程建设。二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去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0.5亿元,增长45.85%,比全市贷款增速高22.66个百分点;当年净增94.46亿元,同比多增40.6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净增额占各项贷款净增额的比例达52.5%,同比提高18.2个百分点。三是加大对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扶持力度。去年末,教育业、文化业、卫生业、居民服务业、公共管理业贷款净增9.14亿元,同比多增8.6亿元。
——围绕“信贷创新”,服务企业意识强。促成市县两级政府整合各类财政资金3.76亿元,银行配套资金25.72亿元,成立风险补偿基金,为信贷创新产品提供担保或风险补偿,形成“产业基金+信贷资金”等扶贫新模式,辖内助保贷、助农贷等业务发展迅速,拉动金融机构信贷为245家小微企业发放“助保贷”类贷款12.66亿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大力实施大别山金融工程,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实现企业批量登陆新三板、四板。目前全市挂牌企业达到165家,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2015年新增10家;四板挂牌企业153家,2015年新增93家。三板、四板挂牌企业数均位列全省第二。在全省21个县域特色板块中,黄冈占6个。全市挂牌企业累计融资超过23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