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乡建设
2015年,陶家仓最大的变化是,由全村人出资修建了一条3.5米宽的进村水泥路,极大方便了乡亲日常出行。YHB(目前在浠水县教育局工作)认为,家乡才是最温暖的地方,在外发展多好,都不应忘记家乡,有责任和义务去建设家乡。他表态,将尽全力在各方面继续支持家乡建设。
YHM(本地一所完全小学校长)提议,联合其他邻村建设环村公路,实现更便捷的出行。此外,作为片区中心小学的校长,鉴于目前学校教师办公、电脑、篮球场等基本教学科研设施和器材严重不足,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缺乏资金等现实情况,他真心希望,众乡贤及爱心人士今后为家乡学校(同时也是绝大多数人的母校)的建设与修缮尽一份力量。
不过,本次论坛并未设置为学校建设募捐资金的环节。笔者拟于2016年与交好的同学朋友一道共同商讨筹划此事。
WSY(在家务农)则具体到陶家仓的具体建设需求方面:建议进一步修路通到各家各户;建设一间祠堂,作为村里的祭祖、议事的公共空间。WJH(目前在兰州从事装修工作)表示,应该在村头立一个纪念碑,刻上一些村史、修路的捐款人姓名和捐款金额等基本信息。
YCH(武汉某高校教师)最后做了总结,对全体与会者表达了衷心感谢,尤其感谢那些参与前期筹备的年轻人和论坛全过程的志愿者。他认为,家乡建设离不开这样的论坛,一个村的发展,离不开一批热心肠、有想法、有集体认同感和干劲十足的年轻人,希望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大力支持和参与类似活动。
下午1点30分,大家集体分享了稀饭和咸菜、青菜的午餐(当日早上是陶家仓过大年的日子,酒足饭饱的早餐之后,中餐吃一点稀饭和咸菜是不错的搭配)。
2点10分,论坛下半场正式开启,运动会由老少皆宜的活动板块组成:拔河(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少年男子、少年女子)、朗诵与背诵(小学高年级、小学低年级)、跳绳(男子、女子)、羽毛球(男子、女子、混合)及动感广场舞(本村广场舞队及隔壁村广场舞队)。

拔河比赛
其中,拔河及跳绳比赛最受欢迎,报名参赛者十分踊跃,大家玩得又刺激又舒心;全村几乎所有适龄儿童都参加了朗诵与背诵比赛,比拼十分激烈,所有参赛者都得到了新华字典、练字本、圆珠笔、铅笔等学习用品。
年轻人更喜欢羽毛球比赛,身为体育教师的YCH(武汉某高校教师)现场纠正了一些人的不规范动作,大家受益匪浅。广场舞动感十足,把论坛带向高潮。

广场舞
激烈而欢快的角逐后,各项活动最终决出了相应名次,洗衣粉、清洁剂、肥皂、手套、新华字典、练字本、圆珠笔、铅笔、橡皮擦、卷笔刀、红包等奖品分发完毕。 6时各家回家吃晚饭。
当晚7时许,全村人在河滩组织了篝火活动,全村人绕火三圈,载歌载舞,欢呼雀跃,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和少儿3个组别,开展了乡土性极强的打斗鸡、摔跤和俯卧撑比赛。儿时的美好记忆浮现眼前,直到夜里10时许,大家才依依不舍散去。
总结本次论坛,(1)基本体现了全民参与:除了陶家仓本村90人几乎全部到场外,还吸引了邻村人及笔者的同学和朋友过来捧场。论坛人气很旺,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2)移植了志愿者文化:YLS、YQ、WYJ等分担了很多工作,不少小朋友也担当了迎宾员、递茶水、递麦克风、发放奖品、引导嘉宾入座等工作;
(3)锻炼了自我思考和敢于表达的能力:21位上台发言者中,仅有2位女士出现离题或抖手等情况,其他人基本做到了自然随性的表达;
(4)设置了心愿墙:为全体与会者提供了表达新年祝福和抒发美好期盼的方式;
(5)论坛环节设置合理:1+3+X的专题论坛,拔河、跳绳、朗诵、广场舞和羽毛球等竞技项目,老少皆宜。

最后呈现的心愿墙
笔者经历的三件事情,侧面说明本次论坛的反响不错:
1)村里一位三年级小朋友,在论坛第二天上午哭着找到我,我问何故哭,她说自己花了3个晚上精心准备了朗诵诗歌,结果论坛当天不巧被她妈妈拉去走亲戚,没有参加下午的少儿朗诵比赛,就在我面前认真表演了一遍,表现十分出色。
2)自论坛之日起,村头大音响每晚7时准时开启,伴着《小苹果》、《最炫民族风》、《荷塘月色》等曲目,村里的女性开始跳广场舞,参与者主要包括1名男性(武汉某高校体育教师)和村里的10位妇女,男人们兴致勃勃围观。可喜的是,广场舞队伍就此还增加了2名年轻的新成员:一位是在校六年级的学生,一位是二十出头的打工妹,她们在婶婶们的指导下,跳得有模有样。
3)周边至少三个邻村也打算效仿我村这种形式,计划于2017年春节举办过年庆祝活动,开设尊老爱幼等主题论坛。
当然,论坛也难免有一些瑕疵:前期参与的人不多;论坛各环节衔接性不好;台下公众参与性有待提高;论坛环节的主持人偏少(只有2位);隔壁邻村的宣传不够(被误认为只是表演广场舞而已)。下一次理应有所改进。
笔者有四点体会:
一、利用乡村残留的乡土性与传统文化,抓住春节期间众人回家过年,举办各种文娱活动增进村民凝聚力和乡村认同感,重拾和推进乡村文化,至关重要;
二、挖掘、激发和动员乡村各种资源,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农村记忆,更需拥有深厚乡村情怀的实践者和探索者,组织一帮热心有活力的年轻人参与,开展实实在在的讨论与活动,才能重拾乡村的本真活力;
三、基于文化研习的务实与互动讨论,和基于心情放松的娱乐项目与活动,一个也不能少;
四、践行全民参与,从乡村治理资源供给侧角度,需要高度关注老人、小孩、妇女、年轻人、贤达人士,应当把志愿者文化、全人教育理念、尊老爱幼风气、敢于表达和分享、交流讨论作风等适时引进农村治理过程。
说实话,在鄂东一个仅有18户90余人口的传统村落,借用城里1+3+X的模式举办一个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文娱结合的论坛,我的确担心,会来多少人参加,是否会有很多人提前退场,是否会因乡民不善表达而频繁冷场、会场秩序失控、答非所问等等。对几乎全程组织、筹划和主持的我而言,对广大乡亲们而言,这些都是全新的。
值得高兴的是,从讨论深度、互动性、气氛上看,各方都感觉不错。欢声笑语响彻陶家仓,我终于可以安心。
最后,我必须表达对陶家仓全体村民和其他与会者的感激,尤其是在论坛筹备过程中亲力亲为的姚乐松、姚全、王又军、姚腊松等4位年轻人。同时感恩李亚鹏、王丽娟、陶月红、王与剑、王海燕等前来捧场助兴的同学,以及温馨家园、浠水乡音、广大民盟等群友的支持。
还感谢为本次论坛奖品购置提供赞助的5位好心人,他们分别是:广东良策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梓森先生(500元)、广州徽商会会长张继龙先生(500元)、广东稳固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锦尚先生(300元)、北京威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秀云先生(200元)和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姚华松先生(500元)。

作者和另一位参与组织者
来源:团风网(论坛策划人及执笔人简介:姚华松,男,人文地理学博士,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城乡发展、城市社会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撰写的《老姚的国庆回乡流水账》、《2015春节回乡笔记:湖北浠水县FX村》,引发其家乡浠水县及各地网友广泛关注) 延伸阅读: 造乡⑩|自组织:乡村建设与多元共治
造乡①|重庆卡麂坪:村子不用拆,旅游搞起来
女博士也有话要说:如果真爱家乡,知识不会无力
造乡⑨|何崴:在乡村怎么和乡亲一起盖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