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751|回复: 5

大别山(正月十五送亮)的习俗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639

主题

5755

帖子

7002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02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2-22 09: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送亮
[url=]编辑[/url]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url=]编辑[/url]吧!
送亮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大别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各家各户都要摆祭品,接祖人;三十过大年,祭祀祖人;到了正月十五,就该送祖人,送祖人俗称送亮,送亮也是给祖人一盏回家的明灯。

中文名送亮节日时间正月十五节日类型民俗流行地区大别山
目录
  • 1
    民俗简介
  • 2
    流程
  • 3
    意义




民俗简介[url=]编辑[/url]大别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各家各户都要摆祭品,接祖人;三十过大年,祭祀祖人;到了正月十五,就该送祖人,送祖人俗称送亮,送亮也是给祖人一盏回家的明灯。各家各户先要准备好蜡烛、火纸、香、鞭炮,到天黑的时候,在祖人的坟墓前点上蜡烛和香,再烧火纸、放鞭炮,年年如此。一方面是对祖人的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活着的人一代好过一代。
每逢家乡元宵节的傍晚,太阳已经下山了,黄昏也只是瞬间。而我们大别山的莽莽群山之中,这时炮仗声此起彼落,那“啪啪”之声响彻云霄,久久回荡在山谷之中,也惊得鸟儿四处乱飞。如果天全黑下来之时,而美丽的圆月还没有出来。此时群山出现一副奇异的景象:在山沟,在山谷,在山头,到处闪耀着星星之火。那是什么?是山火吗?不,那是每座坟墓前摇曳的烛光。
元宵节的黄昏,在坟墓前点蜡烛,这种风俗被当地人称为“送亮”,这是我们这里独特的风俗。每个春节最后一天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夜晚快到时,我们大别山的人们,不管是谁(在外打工的除外):打麻将输了钱的,他也不想赶本了;逛街的,虽然集上很好玩,也提前回家了;走亲戚的,或是住在城上工作的,也要赶回家;他们都只为这一傍晚。

流程[url=]编辑[/url]一个家庭,一个家族,集合在一起,准备好蜡烛、香火、纸钱、炮竹,装在挂包里,然后结伴向青山进发,一路上默默的。他们走向一片片墓地,来到自家前辈的墓前,先默默地站立,再清除坟前的杂草,当家的就郑重其事地点燃蜡烛,放在墓前。烛光照耀着坟面,似乎看到前辈的笑容。默默地,又点燃香火,插在墓前的土壤里,然后燃了纸钱,小孩们则在旁“啪啪”地放炮仗,待纸钱烧完,当家的,则拉着孩子,一走在墓前磕头。最后,又默默地离开,走向另一处墓地。
送烛的人很多,人们不用打招呼,不用人指挥,只几十分钟,就将沉寂的墓地变得烛光闪闪。一时,大地变得奇异非凡,烛光与月光交相辉映,鞭炮声此起彼伏。
傍晚,太阳下山了,月亮升了起来,给大地撒了一层银辉,此时送亮的人们都已经返回到家中,站在院落里眺望四方,远处的群山到处“星星点点,闪闪入目”,勾起了对先人们的无限怀念,那明星就是孤坟面前的盏盏烛光。
“送亮”的民俗不知哪朝哪代兴起,何人创造出这个方式(补充:小时候听爷爷辈的人讲是说从“朱洪武”(朱元璋)流传下来的,当时讲的比较细,只是记得不清了,只是大概记得:“朱洪武好可怜,煮熟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时运转,朝朝日日过新年”,说是早年他时运不好,过年穷到赊猪头过年,猪头煮熟后人家过来要钱,结果没钱只能让人家把煮熟的猪头提走,后来娘亲死了也没钱下葬,只能早早简单的葬了,都没有竖一个牌位,后来发达了当了皇帝,回家祭祖却找不到自己娘亲的坟墓了,经当时高人指点把所有孤魂都点上亮,他对山拜祭,结果那些承受不了他的帝气的灯都熄灭了,只有他自己亲人的坟墓才能承受的起,才没有熄灭,所以后来就流传了送亮的风俗,我们那里类似这样的传说不少,还有延河白寺塔,回龙山,皇帝赔金头的故事,作为我们年轻一代好多东西说是不该信不过很多直接证据却证明了许多传说不是子虚乌有的事,所以我觉得我们大别山区应该是一个很有文化渊源的地方。从我记事起,就有了“送亮”这个风俗。听老人说,古代“送亮”是用油灯,现今改为送蜡烛。在“除四旧“期间,还被禁止了两年,现今就没人阻拦了。人们照样元宵傍晚”送亮“,到了今天,对前人的敬仰更是周到,如将坟面换新,至于几根蜡烛,多放几副鞭炮,也在所不惜。

意义[url=]编辑[/url]“送亮”有什么意义呢?一支小蜡烛又能代表什么呢?仅仅为了向祖辈磕几个头。我想,人们在欢乐的元宵节,是为了前辈们也好好过个年吧!一支小蜡烛表达了对先辈的永远怀念。后辈们,在元宵节没忘记他们,在月圆这夜怀念他们,在一年的开始还惦记着他们,有一年万事开始严寒仰丈他们。先辈们,听见鞭炮声,他们也欣慰地睁开眼睛,他们看美好的人间,也会心满意足的。那燎绕的香烟,寄托了对先辈们无限的思念。摇曳的烛光,是后辈们闪光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639

主题

5755

帖子

7002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02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2-22 09: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别山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各家各户都要摆祭品,接祖人;三十过大年,祭祀祖人;到了正月十五,就该送祖人,送祖人俗称送亮,送亮也是给祖人一盏回家的明灯。各家各户先要准备好蜡烛、火纸、香、鞭炮,到天黑的时候,在祖人的坟墓前点上蜡烛和香,再烧火纸、放鞭炮,年年如此。一方面是对祖人的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活着的人一代好过一代。

  每逢家乡元宵节的傍晚,太阳已经下山了,黄昏也只是瞬间。而我们大别山的莽莽群山之中,这时炮仗声此起彼落,那“啪啪”之声响彻云霄,久久回荡在山谷之中,也惊得鸟儿四处乱飞。如果天全黑下来之时,而美丽的圆月还没有出来。此时群山出现一副奇异的景象:在山沟,在山谷,在山头,到处闪耀着星星之火。那是什么?是山火吗?不,那是每座坟墓前摇曳的烛光。

  元宵节的黄昏,在坟墓前点蜡烛,这种风俗被当地人称为“送亮”,这是我们这里独特的风俗。每个春节最后一天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夜晚快到时,我们大别山的人们,不管是谁(在外打工的除外):打麻将输了钱的,他也不想赶本了;逛街的,虽然集上很好玩,也提前回家了;走亲戚的,或是住在城上工作的,也要赶回家;他们都只为这一傍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639

主题

5755

帖子

7002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02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2-22 09: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麻城东山区对待正月十五似乎比年三十更重视,年三十只是炉火烧得旺,而正月十五则家家整宿灯火通明,直至天亮。麻城元宵与众不同的习俗,是这天要接公祖“回家过年”。在麻城,腊月廿四的小年,腊月三十的大年都没忘记祖先,但只是祭。到了正月十五晚上,也就是过年的“闭幕式”,各家都敞开大门(过小年和过大年门都关着),香案上摆着供品,迎接公祖“回家”。回家就回家呗,麻城人还怕公祖们不回,还要带着香烛到祖坟上去请,把香烛点燃,还要罩上罩子,怕风吹熄,影响他们走路。所以正月十五晚上,坟山上一片灯火摇曳,繁星点点,煞是壮观。这正是我们麻城人对先辈门怀念的一种方式,也充分的反映了我们麻城人比较重视亲情.

  “年过月半尽”各种行业相继开张了;到处又都恢复了以往的繁华与宁静.农村也开始进行春播了,大家都处于一种忙碌的工作状态,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跟往常一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639

主题

5755

帖子

7002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02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2-22 09: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鄂东城镇,有这样一种风俗: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晚上,家家户户的后辈们都要到自己祖辈的坟前点盏灯,放上一挂鞭炮,化几叠“纸钱”,叩上几个头。这种民风称之为“送亮”。
“送亮”盛行于何朝何代何年何月已无法考究,但她的起源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的传说。
据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与自己的母亲离散了,当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得知母亲去世好多年了。一天,他来到母亲的葬地,可是遍野都是荒冢,哪一座才是母亲的呢?于是他在每一座坟前点一盏灯,然后说:“孩儿不孝,孩儿今天给母亲叩头谢罪来了!是我母亲,您的灯就亮着,不是就都熄掉!”当时君臣民都有着很明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639

主题

5755

帖子

7002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02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2-22 09: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鄂东一带,耍到正月十五过完才算将年过完。
  正月十五吃了元宵后,傍晚时分,家家产户都要到先人的坟前点上一支蜡烛,这叫送亮。
  就是为了让回到家中过年的先人的魂灵照亮回到坟墓的路。
  据说送亮这一风俗来源明朝皇帝朱元璋,
  朱元漳小时家穷,母亲带着他逃荒,在路上死了,只得将其葬在义地上(即乱坟岗),
  后来朱元璋发达了,当上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他想找到母亲的坟墓,祭拜母亲,可怜由于年数太长,加之乱坟岗上的坟墓太多,怎么也找不到母亲的坟墓。
  这时,有人给他出了个建议:在每座坟前都点上一支蜡烛,让朱元璋跪拜。凡人是受不了皇帝一拜的,蜡烛就会熄灭,只他母亲才能受他一拜。
  朱元璋依计而行。
  果然除了有一支蜡烛未灭外,其余的都熄了。
  于是,正月十五送亮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而我们鄂东这一块一直保留这一习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来自
浙江
精华
0

12

主题

3376

帖子

3880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3880

IP属地:浙江省绍兴市

发表于 浙江省绍兴市 2016-2-22 10: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