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虽然身患残疾,却从不抱怨,凭着坚强的信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谋事创业,干出了一条致富路,并决心要带领村里的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他就是罗田县白莲河乡张家山村的养殖大户李伯云。
李伯云今年43岁,是白莲河乡张家山村15组人。他5岁便失去了父亲,12岁的时候,患骨髓炎瘫痪在床,因没钱医治,每天靠村里的“土医生”上山挖草药敷治,靠母亲用热毛巾止痛,直到20岁的时候他才在亲戚朋友的赞助下进行手术,虽然挽救了生命,但右腿残疾,行走不便,家里也是一贫如洗。
李伯云说:“我的家里有八个人要生活,别人家里靠打工,我家里只有妹妹一个人打工,有老有小,有一个神经病,哥哥是残疾人,我的脚也不方便,也是残疾人,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过,吃粮食各方面都有困难,想不到别的办法。”
面对贫困的生活,李伯云想到了创业。张家山村是我县重点贫困村,当年,村里“通信靠吼,交通靠走”,一个正常人都存在着行路难、通信难、吃水难的问题。然而,一个行走都吃力的残障人想创业,谈何容易。但倔强的李伯云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来,凭着身残志坚的毅力,李伯云艰难创业。
李伯云说:“我的家里生活很难扶持,所以下定决心养牛,想一定要把牛养好,改善家里的生活,让老人小孩日子过好一点。”
20年来,李伯云从养一头黄牛开始,运用滚雪球的模式经营,直到创建养殖场。如今,他存栏大别山土黄牛120多头,黑山羊60多只,经济价值达110多万元,黄牛养殖生意越来越好,也带动了村民致富,不仅安排本村的两位贫困户就业,还出资出技术帮助村民发展养殖业。
李德章说:“在这里搞两年,一年是12000块钱,生活吃喝都是伯云(提供)的,觉得生活可以,我很满意。”
李金欢说:“我跟伯云一个塆的,看见他养的牛不错,我就跟伯云联系,从他这里弄了一二十头牛来养,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蛮不错的,又顺便照顾家里的老小,而且目前各方面的收入还可以。”
给贫困户提供母牛,教给他们养殖技术,鼓励他们创业,寻找到适合的脱贫门路,不仅如此,李伯云还热衷于公益事业,先后捐资6万多元修通了村里的几条断头路。他坚强拼搏的精神、勇于承担的责任感、懂得感恩的品质,深深感染了周边群众,成为当地困难群众创业的一面旗帜。
李伯云说:“我现在已经致富了,现在把门口的乡里乡亲带动发家致富,每家贫困户提供给他们3头牛,让他们养,我免费提供牛种,提供我的技术,提供预防,我只要我的成本,要让他们富裕起来,发家致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