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元宵节 我的家位于江汉平原的汉川市的一个小村庄,家乡的元宵现在一点都不热闹。没有舞龙灯、踩高跷的活动,也无喧天锣鼓和隆隆炮竹,更无色彩各异的迷人灯会,只在城里或许有文艺汇演。如今这里的元宵节平静得和往常没二样。 回想起儿时的元宵节,激情中掩藏着一份惶恐,心急中也渗透着一些快乐。 记忆中每到元宵节这天,村庄里走村串户卖鸡毛“叫机”(一种哨子)的与带喇叭声响汽球的小贩总是热烈的吆喝着,买个带喇叭声响的气泡一吹,然后进行慢慢的放气,喇叭就会自动的叫起来。我们常常比试谁的气泡吹得大,谁的喇叭的声音响。赢了的人脸上就会洋溢着一份快乐骄傲。结果一不小心,气泡就吹炸了,惹得小伙伴哈哈大笑。既心痛又开心。气泡破了还可以吹喇叭,反正有得玩的,不会因为气泡炸破而哭闹。如果喇叭的声音不够响,就自行将喇叭口的橡皮进行调试,不亦乐乎。村中央的桥东面也时常驻足一个卖糖老人,将糖吹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吸引着一群童年伙伴争相购买。买下的糖却舍不得吃,总是拿着去羡慕伙伴,而被玩伴冷不防会咬上一口,当你想生气时,对方就会说不和你玩了之类的话,结果就是你吃一口,我吃一口,看谁吃的一口大而比试着,快乐着。而最热闹的莫过于晚上赶荒嘎野猫。 赶荒嘎野猫是汉川独有的地方方言,也叫闹元宵。一到暮色,村中一些年青人就拿着一个火把,到荒郊野外四处点火说是驱赶邪怪而保佑村中平安,我们家乡就称之为赶荒嘎野猫。火把一般是用破布或是棉麻之类的缠紧固定在铁丝上,然后放在煤油或是柴油中浸泡一下,将铁丝固在木柄上就成了一个最简易的火把。那时一听到这样的话题,内心就会泛起一种惶恐但却又装着很大胆的样子,总喜欢跟着那些年长的青年人到处乱跑点野火。火燃烧的越旺,胆子就越大,心里越兴奋越想到处烧。因而有时会把一个草剁烧光的情形,而村中的老人也不会因为这把火而生气谩骂。那份激情多年来仍藏在心里不能忘怀。 如今过完春节后,家乡的元宵节己不再有节日的那份浓烈氛围,也没有卖喇叭汽球和捏糖人的了,吃团子才是家乡过元宵节的唯一盛典。还没到元宵佳节,好多家户就着手做起了团子。这种团子在江汉平原很盛行。团子就是用大米或是细米磨成较粗的米粉,然后放在锅里炒熟或者用蒸笼蒸透,接着将米粉捏成一个个大大的圆陀陀,里面放上各种馅料,如萝卜、绿豆、藕末、干豆角、细粉、干子和肉等等,最后放在锅里进行再次蒸熟就成了可口的食物。而团子也寓示团团圆圆与圆圆满满。 这就是家乡的元宵节。平静中充满祥和与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