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6-2-24 22:17 编辑
莫让体育场馆成了“盆景” 作者:王学进 建造这些体育场馆耗资巨大,利用成本水涨船高,一般民众或社会团体承受不起。由此形成了体育场馆“严重不足”与“长期闲置”的现实。 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蓝皮书》说,我国体育场馆现状是“体育场馆数量严重不足与长期闲置并存”。一方面中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1/15,而另一方面,许多大型体育场馆长期闲置。有媒体发问: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大的体育场馆吗?(2月23日澎湃新闻网) 此问可以拆解为两个答案:一是泱泱大国,13亿人口,中国需要大的体育场馆;二是建了大型体育场馆,却长期闲置着,那就没必要建。但从报道提供的2013年中国体育场排行榜看,各地仍然乐此不疲地在兴建大型体育场馆,投资动辄十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 各地热衷建大型体育场馆,俨然已成一种流行病。发达地区在建,不发达地区也在建。去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青海西部一些地方为“提升”城市形象,千方百计申请财政资金,建设现代化体育馆,但由于超出当地实际需要,有的建成后就成了“盆景”。 既然如此,为何不让民众利用?因为建造这些体育场馆耗资巨大,利用成本水涨船高,一般民众或社会团体承受不起。由此形成了体育场馆“严重不足”与“长期闲置”的现实。 那么,如何能够化解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难题? 首先是调整战略。当务之急是调整战略重心,适当降温奥运战略和全运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全民健身的地位,少建大型体育场馆,多建小型的体育场馆,以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