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重庆
- 精华
- 2
贵宾
   
- 积分
- 748
IP属地:重庆市
|
本帖最后由 留松柏 于 2016-2-25 12:59 编辑
话说"包面西施"的母亲见这位兵哥哥,长得眉清目秀,相貌堂堂一表人材,心中有几分喜欢,不过也打起了她的小九九,在文化大革命年代,全国广大知识青年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去那里大有作为。当时知识青年到农村,给他们盖的宿舍,食堂,学习,娛乐的地方,划上几十亩地,由公社,大队的干部领导,几个老农民教他们种地,开头一二年大家都还积极参加劳动,认真学习,过后一段时间大家都没有原来那种兴趣了。把知青这个团体打散,分给每个生产队二三名,有房子的分给他们一间小房,没房子的就住农民家里,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包面西施"的哥哥也是一名知青,下去了几年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一个,当时知青要想跳出农门,这只有唯一去当兵,"包面西施"的母亲便向这位接兵的兵哥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时新兵体检也没有现在这么严格,"包面西施"的哥哥去一体检,身体各方面都比较合格,再加上兵哥哥另眼相看,这样就去当兵到西藏的藏南,由于他受不了那般艰苦,服役两年复员回家参加了工作。兵哥哥与"包面西施"有了些接触,互相产生好感,书信来往,"包面西施"去信鼓励兵哥哥在部队好好干,兵哥哥也听话争气,由排长升为连指导员。两人互相鼓励,过了两年时间兵哥哥回家探亲,便与"包面西施"商定结婚日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