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福建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
本报记者 陈弘毅 通讯员 夏崇博 陈启明
随着老骗局一一被识破,狡猾的骗子又耍起了新把式,骗子们通过大量收集研究受害人的信息,专门定制骗术,令人防不胜防。日前,金湖派出所就接到这样一个电话,骗子利用非法获取的居民身份信息,冒充异地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企图利用派出所传递诈骗信息,幸被警方识破了骗局。
从外地救助站打来的电话
3月1日上午10时许,金湖派出所接到自称是深圳市某救助站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金湖村民冯先生的儿子,20多岁的冯某流浪至深圳街头,被其救助站救助。同时该男子表示,冯某有精神障碍,不能说明自身来历,因其随身携带身份证,救助站才得知冯某为大冶金湖人,故打电话告知民警,并留下该站长姓名(洪某)和座机号码,称情况紧急,要求派出所立即通知冯某家属与该站长直接联系,沟通相关事宜。
根据对方电话里提到的冯某,该所民警立即向冯某的家属进行求证。冯某的父亲冯先生告诉民警,冯某确实长期在外地打工,仅在去年7月回家一次,然后又去往宜昌工作。因为父子关系比较紧张,外出工作的儿子不但没有留下联系方式,而且也一直未跟家里联系。
听闻儿子可能流落街头,冯先生十分伤心,一路哭着赶到了派出所核实真相。
但是,民警的心中却有很多疑问,为什么对方告知的只是救助站站长的具体姓名?为什么要家属和该站长单独联系?问及冯某的具体情况时该工作人员为什么一再含糊其辞?民警认为这其中可能大有问题。
骗局识破后对方欲盖弥彰
怀着疑问,民警还是热情接待并不断安慰着冯先生,在得知冯某身体一直健康,不可能有精神病后,民警对该电话内容的真实性更加的怀疑。
随后,当着冯先生的面,民警拨打了“站长”洪某的电话。电话那边居然传来貌似正规的救助站的语音提示,民警根据语音提示转接到该救助站负责人洪某的分机。
电话接通后,民警询问为何冯某不直接与家里联系,同时要求对方找冯某跟其父亲对话,冯先生也立刻用大冶方言询问儿子近况,但是电话那头只传来模糊的喊叫声就没了动静。
自称“救助站站长”的洪某这时说自己找错人了,表示找的应该是天门市李某,而不是大冶的冯先生,接着匆忙挂断了电话。民警再打过去,电话居然已经打不通了。
冯先生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半信半疑起来,于是民警通过信息查询平台,与深圳市某救助站的辖区责任民警取得了联系,向他们了解该救助站的相关情况。
在获得救助站的官方电话后,民警又立即与该救助站取得了联系,并仔细询问救助站有关情况。通过信息比对,民警发现,救助站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工作人员,更没有所谓的“洪站长”,之前诈骗的电话号码压根不是救助站所属任何一个单位部门的电话号码。
面对这样一个结局冯先生哭笑不得,冯先生表示:若不是有民警在旁仔细追问核实,或许接下来的环节就是诈骗钱财了。警方也认为这种“量身定做”、精心设计的骗术会让大部分市民中招。
对此,警方表示,骗子们通过非法途径得到他人有关信息后,会利用高超骗术达到骗财目的。警方提醒广大群众,对于陌生人提供的信息,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可先与子女或亲友沟通商量,遇到急难要事可直接向社区民警和110报警服务台咨询,切不可盲目按对方要求行事,更不要给对方汇款。同时,也希望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能经常提醒独自在家的老人,防止他们上当受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