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观地说,大悟的交通条件,相对省内其他县市的交通,是不算落后的,但是大悟交通部门的“思维模式”还是非常落后的,几乎可以说落后现实三十年以上。
众所周知,大悟县内的交通运输,除了管不够的高铁站外,长途汽车、短途汽车,以及公交车,“管理思维”都是极其落后的。落后的标志就是“逢年过节就涨价”。相关部门解释,原本物价部门定的就是那价格,春运期间只不过恢复原价而已。这是屁话,是借口,是换一种方式涨价。因为涨不涨,都是他们说了算,定什么价,也是他们说了算的。这种做法,从大了 说,是欺诈;从小了说,是宰人;从一个地方的文化角度讲,这是告诉其他外来人——我的地盘我做主,法律我是听我解释的;从长期发展经济的角度来说,这是将有意向回老家投资的大悟子弟往外推——每逢佳节被人宰,钱多少不是大事,心情坏了,让人在爱老家的同时如同吃下了一只苍蝇。
除了“逢年过节就涨价”这种趁着过节勒索外,大悟的交通管理还有明显的“劳资说了算”的官僚意识。前几年,油价高,从武汉到大悟的车票价高得离谱,尤其是节日期间,看人涨价是司空见惯的。那时,黄陂区开通了全区公交车,从黄陂前川到邻居大悟河口的车站村,10块钱,加上,从汉口到前川的公交车费4块钱,从汉口到河口,坐公交车仅仅花14块,而大悟到武汉的车,在河口上人,票价25元一个,熟悉的人讲价也少不了20元一人。2015年,油价下跌后,黄陂前川到邻居大悟河口的车站村,只收5块钱,但停车点向南移了200米左右,为何向南移动,在原停靠点,坐车的人还多些,为何要向南移动,这其中就难免与大悟以及红安在河口停靠的到武汉的长途车有一定关系了。
交通部门如果是为人民着想,而不是为人民币着想,不是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着想,那所做的就是欢迎黄陂的公交车北移,并主动做好公交车路线调整,与之无缝对接起来。这样,大悟人,尤其大悟南部的人去武汉,交通费用不是减少了吗?为何要将黄陂的公交车逼迫南移呢?为何不开通大悟内部的公交车与黄陂区的公交车无缝对接呢?这是搭上黄陂区快速发展顺风车的机会啊?大悟南部,是黄陂北部的自然延伸,黄陂区这几年旅游经济欣欣向荣,大悟南部应该积极对接交通,借助黄陂区的旅游东风,发展大悟的旅游。但是,事实上呢,河口镇内没有一处标示桥南边有前川到河口的公交车,没有一辆公交车去与黄陂的公交车进行对接,有间隔对接都尚且逼着对方后退200多米,更谈不上无缝对接。
其他的不多说,就”逢过节就涨价“和”河口公交车故意不对接“两件事,我足足看出了 大悟交通为何无法为大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便利,为何大悟交通条件解决了依然还是发展不快,还是没有半点领先临县的迹象。
大悟的官老爷,我不敢得罪,也不奢望他们改变什么,但希望大悟南部的人知道去武汉,还有一条坐公交车的出行路线:坐车到河口,过桥走300米远,有到黄陂前川的公交车,5块钱——你可以花不到十块钱,从河口坐车到汉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