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武穴园林 于 2016-3-11 16:11 编辑
我市广济公园,位于刊江大道南侧、18#路西侧、保康路北侧,随着公园园建和绿化工程的初步完成,广济公园也开始进入市民的视线。为弘扬广济文化,为公园添点人文气息,我们请文学大师为广济公园写了两篇撰文(撰文会刻文放在公园内),现向广大网友征求意见,看看有哪里需要改动,谢谢大家(回帖瘦十斤、财运滚滚来)
昔之广济,一方胜境。史载千年,可歌可泣。历代先贤,文韬武略。情牵广济,总有诗情。爱之豪歌,念之动地。亲之父母,感之世界。歌以咏怀,诗以言志。千秋济邑,诗以万计。 唐有谪仙,游宿广济。诗吟祖寺,开一先河。 夜宿峰顶寺,举手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唐李白《宿峰顶寺》 从此净土,寺亦高瞻。 宋有东坡,谪居黄州。泉塘仙境,咏乎载史。 游尽黄州千万峰,身如萍草寄行踪。戏招五祖寺前月,来听三仙庙晚钟。夕野尚开黄菊蕊,秋风还惹白芙蓉。僧房熟睡谁惊觉,唧唧床头恼小蛩。——宋苏东坡《咏仙姑山》 惟斯发轫,歌咏不绝。 元有楚山,朝邑诗稀。石牛一咏,空中绝响。 一拳怪石老山巅,头角峥嵘几百年。毛长苍苔春夜雨,头昂芳草夕阳天。终宵见月何曾喘,尽日和烟自在眠。恼杀牧童鞭不起,一声长笛思悠然。——元姚楚山《石牛》 虽是小景,犹新难忘。 明有养微,广济三良。鲍台读书,风生翠微。 鲍子读书处,微风生翠微。六朝孤老石,千载到人稀。衡岳通元气,匡山对落晖。登台重回首,怀古泪沾衣。——明刘养微《鲍照书台》 文化胜景,呼之欲出。 清有德嘉,归隐故土。诗唱广济,余音绕梁。 长风山口白云飞,月满沧江积布矶。垂钓几年鱼不得,江流脉脉送人归。——清金德嘉《积布矶》 故乡之情,跃然纸上。 民国居正,觉生情深。桑梓情怀,尽在笔端。 奔流初仞汇梅川,明妙河沙喷玉泉。宁只濯缨三业净,是僧浴佛八功泉。灌园理秽运陶甓,揽辔澄清着祖鞭。欲令众生离五浊,不教污垢染心田。——民国居正《梅浦清流》 后风继学,佛在我心。 当代诗家,诗吟锦添。广济新韵,一展绵延。 桃红李白菜花黄,田畈逢时分外香。老板小车穿烂漫,农家新舍比装潢。增幽鸟唱升平曲,减负风催茁壮秧。趣共踏青诸稚子,野炊溪畔饮风光。——魏中文《乙酉清明回乡即景》 故园新景,尽在眼前。 诗牵故土,吟颂千年。唐风宋韵,兼备豪婉。描景写人,纪实忆史。言情述志,直达胸臆。辉映荆楚,荡我情致。 广济十景,景景入诗。 十分浓翠耸横岗,万古长存色郁苍,雨后更添胜日景,秋高犹带夏时妆。岭苔积润浮深浅,岭树含烟望渺茫。安得扶筇凌绝顶,满山新绿湿衣裳。——清吴海峰《横岗耸翠》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田园风光,满眼诗情。 迟日下烟梦,驱车此地过。故交惊我老,世路阅人多。云散天光淡,风柔鸟语和。行行无个事,到处听农歌。——清吕文翥《石佛寺道中》 旧地重游,浮想联翩。 淳朴乡风,感慨成诗。 邑多贤长者,疏拙不嗤余。捐惠勤分酿,伤廉数受鱼。非时能下榻,经岁少投书。南北东西土,吾将卜此居。——明刘允昌《梅川署中》 察民生情,愿为卜居。 英杰栋樑,亦为诗材。 青著僧房夜听钟,手提一剑下层峰。钓鱼山口功成日,何不还山访赤松。——清金德嘉《层峰山青著寺宋学士玠读书处》 劝君归隐,实冀平安。 豪情万丈,言志抒怀。 时难年荒世业空,平戎征战蹈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分离道路中。篷影飞飘鸿雁雨,辞根散作白云风。醉看明月垂怜恨,故土咿呀望楚空。——宋余玠《望楚空》 壮士胸襟,感慨涕泪。 诗之境界,尽在立意。 不到梅川已十年,市桥官柳尚依然。追寻老旧知谁在,能拔清愁欲废眠。兰若霜钟犹唤睡,平阳宰木上参天。倦游客子心无际,眼底岗原起暮烟。——宋李彭《过广济》 游子之心,借景抒怀,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千年一瞬,诗耀日月。立诗存观,吟之记之。
广济者,史存千余年,消亡亦近卅年。煌煌乎,千年哉!光耀乎,焉知何千年哉?人每忆之,有赞之,有念之,有悔之,有感叹唏嘘之,五味杂陈也。 史海浩瀚,千秋乃宇宙一瞬;功名功德者,乃沧海一粟;盖事物发展之因果,世人皆可评说之。今吾忆广济,亦唯可一述焉。虽不因一时之情牵,但亦勿因一念之妄想矣。 广济者,乃一县之美名也。《湖北通志》载,(广济)“汉为寻阳、蕲春(齐昌)二县地”。其沿长江一带曰寻阳,而沿武湖一线之上者则曰齐昌。北周大象年间(579)初置永宁县,二地遂成一统,方圆大致如今。北周置县,或曰临江居边,或曰为上等县地,立之以庆天下永宁也。唐天宝元年(742)始置广济县,历唐、宋、元、明、清等王朝及民国和新中国等时期,凡一千一百余年。广济之名传之于世,因展本土之历史神韵,显广济之文化精神,一喊千年。是故让人记之、念之,千载而不散。 广济者,乃一方之佛地也。佛地者,乃佛教之发祥、传播根据地也。初置之广济,曰先永宁与河南永宁及江南道永宁县同名,是以改名之。然探广济之史实,实因牵文化之渊薮。广济者,意取“广施佛法,普济众生”之佛语。惟有佛教之地声名鹊起才可使之然。志云:东晋吾土有净土宗慧远居兰杰之双河口,建黄牙寺。后远因故离,面露黄牙,方取一名记念之。古寺亦为本域始创寺。至隋唐,有梅川人司马道信者,是谓禅宗四祖,开一代禅风,四海皆知之。时蕲黄禅风亦大盛。山川形胜,寺庙林立,梵音遏云,香火缭绕,香客如云,遂成佛教一方昌盛之地矣。命一县之名曰广济,总有褒一地佛教之盛名之实绩耳。可信乎?可信也。人言广济乃唐玄宗亲赐之,则未见史之记载,不可信也。 广济者,乃一境之风光也。昔我广济,亦秀美之地。襟江带湖,灵山秀水,风光旖旎。其山势峣峣,林深叶茂;湖水汤汤,清澈如碧;沃土渺渺,一望无垠。山不高,总有仙居;水不深,总有神话;人质朴,然憨椎;滨长江,孕育一方之灵气。概言之,其上乡胜景有六,曰横岗耸翠、曰梅浦清流、曰东冲积雪、曰白石堆瑤、曰龙湫夜雨、曰灵山浮度;其下乡胜景有四,曰武湖明月、曰凤港波涛、曰灵泉古洞、曰积布渔矶等,先贤概谓之曰“广济十景”。今观之,如天地之布局,亦鬼造之神功。独秀乎吴头楚尾,列荆楚山水之上乘焉。 广济者,乃一路之辉煌也。其灵秀之地,物华天宝。昔广济,自永宁,而广济,再武穴,素来闻名遐迩,农、工、商、学、兵,皆有名扬,百业总领鄂东之先,万象尽显广济之风骚。其历代先贤,灿若星辰,人文之盛,辉映荆楚。溯望之,先有其教,化一方净土,淳厚民风,广济佛国美誉传之天下;后有其港,通江达海,南来北往,聚汇天下之财,经济社会,百业繁盛。广济者,得之天时、地利、人和也,亦赢天下之美名也。由来既往,屹立于吴头楚尾,享誉于荆楚大地,誉满天下焉。 广济者,乃一市之承接也。先永宁,是其肇始,开一县启程也;后武穴,是其发展,显跨越之景象也。广济者,承前启后也,积发展之势,扬发展之力,成发展之向导。佛祖道信造一县之命名,港埠武穴造一市之建成,皆时运生焉,皆广济造就焉。鉴古观今,实乃一脉相承焉。其无永宁,焉有广济乎?其无广济,焉有武穴乎?笑看今之武穴,焉可遗忘昔之永宁及广济乎? 噫兮乎!大美广济哉!今在斯地建广济公园,乃盛世之风,民心之工程也,得民心,灿千秋。造一方乐园,扬广济之美名,传广济之遗风,颂广济之精神,实乃广济文化之传承也,尤为后人不可忘也。可歌、可传、可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