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报记者 陈姣 程长珠 邹洁 周莉 蔡丽琴 刘婧 但超 整理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培训迫在眉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应注重科技方面的投入”……一句句鲜活的话语,一个个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在昨日的政协大冶市五届六次会议代表发言中,政协委员们以满腔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发展愿望,为大冶加快发展畅所欲言。
科技创新促转型升级
政协委员 柯忠义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创新环境得到不断优化,科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增强。科技创新工作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还存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不够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柯忠义建议做好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技领导机制、政策机制、管理机制的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增加“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在财政科技投入的比重,建立科技、财政、税务、经信、发改等部门联动机制,落实《大冶市工业倍增计划若干意见》协调机制,出台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强力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有效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建立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引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为聚集创新创业资源、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搭建平台。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政协委员 牟岚
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打造美丽生态家园。通过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全市已有900多个村庄进行了环境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创建省级美丽乡村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牟岚建议:强化乡村规划设计与实施,注重挖掘我市现有村庄的特色资源,进行特色规划建设;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产业打造、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村级经济发展有方向,农民增收有新支柱;科学整合土地资源,建设中心村,借助市场来盘活“整合出来的土地资源”;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机制。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以试点示范打造整治精品新亮点;以整体联动形成整治模式;以人文特色丰富村庄建设新内涵;以培育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以综合整治塑造农村环境新面貌,力争在“十三五”末,美丽宜居村庄总数达到2000个以上,为“美丽大冶”增添光彩。
建好农村文化阵地
政协委员 梅爱民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农村文化阵地得到了快速发展。尽管如此,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和作用的发挥,还是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依旧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够;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及配套设施投入不足;绝大部分乡镇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人才匮乏;农村文化活动和组织管理欠缺。
为了切实地建好农村文化阵地,引领人们奔向文化小康,他提出如下几点意见:进一步健全农村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列入各级政府财政支出预算。全面完善文化设施和场馆,如乡镇综合文化站以及农村文化礼堂等。同时,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配置。进一步优化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等传统文化基础设施,着力深化农村文化信息服务数字网络建设,实现优秀文化资源共享。着力打造乡镇、村、文体骨干为一体的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业务和管理水平培训,并支持和培育专业人才,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注重实效,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
政协委员 刘中华
目前,我市有6万多残疾人,占全市总人口6.8%。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相当一部分残疾人的贫困状况没有根本改善,实现残疾人小康生活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残疾人小康进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残疾人各类保障水平还较低;残疾人就业存在特殊困难;残疾人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残疾人小康进程,他提出如下建议:第一,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完善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帮助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优先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第二,进一步增加残疾人收入,大力推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扶持发展残疾人福利企业和辅助性就业机构、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开发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公益性就业岗位。第三,统筹发展残疾人服务,尽快落实残疾人康复医院新农合报销政策、逐步建立政府购买残疾人康复、托养、护理等服务政策、启动残疾人托养中心规划建设、大力开展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等扶残助残活动。
两会·花絮
“自带水杯”成开会常态
昨日,记者注意到,会场上多了个新物件——委员们自带的水杯。与此同时,会场提供的纸笔少了,水杯少了,减少浪费,从我做起的新风气在此次两会上悄然兴起。
经常参加各种会议的人,都知道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逢会习惯不自带水杯,因为组织方往往都会做好安排,有的备好一次性纸杯,有的干脆给每位与会者发放一瓶矿泉水。于是乎,会议结束之后,就会发现许多与会人员面前的桌子上不是摆放着清一色的一次性纸杯,就是摆放着喝剩的半瓶或大半瓶矿泉水。
也许有人会说,区区几只纸杯和几瓶喝剩的矿泉水又值几个钱,还如此大惊小怪!其实,这不是节约几元钱的问题,而是在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政协委员尹红兵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委员都携带自己的杯子来开会,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杯子,但表达了一种作风的转变,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大家这种自带水杯的意识都在慢慢变高。”
记者 蔡丽琴
会场内外互动频繁
会场内,政协委员们认真履行职责、参政议政;会场外,群众热情参与,或通过报纸、电视等了解两会热点,或通过网络、手机等途径积极跟帖、各抒己见,场内场外互动不断。
关注群众的声音,成了政协委员们的必修课。会场上记者发现,代表委员们除了从网络、电视、报纸发布的信息中获取资讯之外,还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来增进交流。微信群和QQ群成为代表委员们收集民意的一个新渠道。
政协委员柯幸福告诉记者,除了开会和研究材料,自己有个QQ工作群,大概有20多人,“经常会有人在群里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和看法,或者提供民生线索,讨论两会提案等。”柯幸福表示,作为代表委员,就要用眼睛和耳朵去贴近群众,关注民生。通过这样一种网络方式,更方便彼此互相交流工作,为民谋实事。“我感觉,老百姓对两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网络留言里,有给我们提意见的,也有给我们献计献策的,广纳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政协委员应有的姿态。”
会场外,对两会的关注热度也很高。听说记者去采访两会,东岳街办居民陈迪勤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我们这些老年人有空就聚在一起看报纸、看电视,了解两会信息,我们最关心的是能不能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
记者 周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