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报记者 陈姣
2006年,在黄金湖畔,一场“头脑风暴”拉开了大冶经济转型的大幕。2008年,大冶成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其转型由原来“自发式的经济转型”发展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城市转型”,正式开始了“五位一体”的城市转型历程。
产业发展百花齐放 高端引领转型发展
资源型城市转型,重点和难点是产业转型。近年来,大冶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向集群化、高端化迈进,改变“一矿独大”格局,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我市按照“1+4+N”的总体思路,搭建园区,筑巢引凤。投入20亿元高标准建设了30平方公里的城北工业新区,已成为拉动经济转型的火车头。灵成工业园、陈贵工业园、金桥工业园、金湖产业园各具特色,不断壮大,其他乡镇也纷纷扬长补短,加快园区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向园区集中。
一花引来百花香、万紫千红春满园。大冶立足中国最大的保健酒企业劲牌公司,中国名牌产品企业迪峰公司等龙头企业不断外引内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中国500强企业江苏雨润集团、中粮集团、武汉重冶、尖峰水泥等一批企业纷至沓来。食品饮品、机电制造、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四大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龙头。
日前,记者在劲牌公司科技大楼实验室内看到,研究人员正在对各类药酒进行提取研究。据悉,该公司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和数字提取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研发中心拥有完善的分析实验室和具有国际水准的仪器设备,专职技术研发人员150名。
2015年5月,由湖北迪峰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研发的世界上第一台双燃料船用低速发动机研发成功,该项目的实施,将对大冶换热器产业的集群发展、聚焦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极大提升大冶制造业整体规模水平。
同年10月,湖北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正式运行,交易中心主要服务于华中地区矿产品的生产、贸易、加工及销售,以“矿业实体+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进行资源整合,打造线上线下矿产品综合交易平台和集散地,实现矿产品工业贸易转型升级。
“我们将带着项目进‘十三五’,让这些项目快速成长,为全市经济发展转型起到高端引领作用。”谋划“十三五”,经济转型如何高端化,市委书记李修武瞄准了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生命健康、节能环保四大产业。
镇域经济迅猛推进 “大冶模式”初具规模
在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大对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严格准入、突出特色”的要求,一镇一主业,一乡一品牌,大力发展镇域经济。
“十二五”期间,大冶城区经济与镇域经济同步发展、协调并进。高新区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灵成工业园进入全省开发区综合实力“四十强”,陈贵雨润食品工业园和纺织服装新区、还地桥机电制造工业园、保安电子工业园、大箕铺台商工业园、殷祖古建材料工业园等11个乡镇特色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多产业发展镇域经济的“大冶模式”,镇域经济占市域经济的比重达49.6%。
在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已建成乡镇特色产业园11个,2010年,大冶市有6个乡镇街办跨入全省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百强行列,已建成陈贵、灵乡、保安、还地桥等一批“现代生态新城(镇)”以及大林山、堰畈桥、谈桥等一批环境优美的“现代生态新村”。
经济发展了,我市城乡生态环境也在逐步改善。近年来,千余家“五小”企业被关停,2300多个自然村湾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6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
“十二五”期间,我市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改善,交通路网总里程达4130公里,形成全市半小时交通圈,333个行政村全面实现水、电、路、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同时,农村居民纯收入不断提高,涨幅高出城镇居民收入近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下降,由2010年的2.25逐步下降到1.93,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拓宽农业产业链
现代农业“接二连三”
近年来,通过经济转型,大冶人深深意识到,农业的发展已经不能仅仅依靠自身,只有拓展农业的外延,才可能获取更多的资源。农业的生产不仅仅是原料的生产,更重要的是加工产品的生产,把产业链延伸。
从2011年起,大冶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先后对土地流转、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经营企业、家庭农场、农业先进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扶持,涌现出了富农、鑫东、瑞晟、博盛以及雷山、梅红、宫台、保安九号、秀水湾等融种养、休闲于一体,产业“接二连三”的现代农业实体。
为了发展现代农业,让“一产接二连三”,大冶又把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充分发挥鑫东、瑞晟、富农等农业企业(合作社)的示范作用,积极开发农业多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加快推进了枫彩林业、中原农业等农业重大项目建设。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现代化作为首要议题,重点提出了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可以说,现代农业正在成为新一轮的国家级战略机遇,大冶市的农业实践正迈出了关键一步,真正迎来3.0时代的“接二连三”新产业模式。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繁荣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有效途径和得力举措,也是保障今后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
如今的大冶,群众安居乐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村镇,一个个全国重点镇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名片,一个个文明新村成为一个个富有特色的样板点;在城区,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美丽的青铜文化街、漂亮的香樟路、迷人的红星湖、开放的大冶大道、世纪林中舞姿翩翩的人群……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突破最重要的是精气神。大冶在‘百强县市’的路上,将达到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市委书记李修武信心满满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