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814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湖心岛小广场 环卫工人冲洗湖堤 游船码头 城区绿道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黄伯安 通讯员 纪明 余林林)
2016年1月15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揭晓2015年度“国家园林城市”评选结果,大冶市成功跻身国家园林城市行列。至此,大冶90多万人民追寻多年的“创园”梦想化为现实。
大冶,一个“冶”字,定格了千百年来的矿山产业形态。千年的矿山产业为大冶带来了辉煌的矿冶文化,也给这座城市留下累累伤痕。2013年,大冶市作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战略决策,大冶加速“从矿冶之城向山水园林城市转变”。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大冶市城市管理局秉承“科学创建、依法创建、和谐创建”的工作理念,变管理为服务,主动作为,充当城市“美容师”角色,在“洁、绿、亮、美”上下苦功,奋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大冶市民打造出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大冶。
健全机制 科学规划
大冶市以改善人居环境和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作为创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型城市的发展目标,集聚人、才、物,打出“山、水、绿”3张王牌,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创园愿景,构筑起生态安全屏障。
创园伊始,全市成立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调度、统筹安排。创园领导小组通过开展调查摸底,以《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为依据,结合市情,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
同时,建立健全创建机制。营造出全市上下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纷纷开设创园专题专栏,广泛运用广告牌、社区宣传栏等各类媒介媒体进行海量宣传,形成了“广播有声、电视有像、报纸有文、社区有栏、公共场所有标语”的创建宣传格局,使创园活动深入人心。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大冶市委市政府利民为民的重大决策,也是践行发展为民的一件实事。
2002年以来,大冶市已经被评为湖北省园林城市并连续多次接受复查考核。国家园林城市与省园林城市相比较,要求更高,标准更严格。
国家园林城市的申报与评审要经过遥感测试、材料审查、问卷调查、实地考查和综合评审等多个步骤,涉及城市综合管理、绿地建设、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8大类64项考核指标,覆盖城市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
一座城,一座园。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对大冶这座千年矿业古城的一次革新。
作为“创园”牵头单位,大冶市城管局上下深知责任重大。按照大冶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大冶市城管局围绕“实”字做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临时突击,所有创园工作严格与城管局日常工作相结合,努力让大冶市容市貌有质的改变;通过创园这个抓手,使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一个新飞跃。
大冶市如何落实众多创园项目?
对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找差距。该局组织相关“创园”人员集体学习国家住建部关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各项指标体系,并邀请相关专家对指标体系进行解读。
建立创园档案资料组,编制创园资料,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提供指南,为园林城市管理提供标准,并对相应建设指标进行督办。同时相关资料也要作为“创园”软件建设的重要检查项目。
严格按照创园标准,进行规划和监督施工。公园怎么建,怎么提档升级;什么地方应该利用地利建起小游园,怎么建;每条道路怎么绿化,栽什么树,栽多少棵树,间距如何;……都经过专家多次会审。
严把工程质量关。在栽种行道树时树凼必须达到1×1×1(米)的要求,回填土要经过验收后才能栽树……都通过技术人员层层把关。
创建工作常态化、公园提档升级、补栽补绿、建设小游园、“垃圾不落地”、疏堵结合整治市容,这是大冶市城管局的创园组合拳,更是大冶城管人2015年的关键词。
“洁、绿、亮、美”是职责,也是使命。“创园”以来,该局部门、单位联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奏出了一曲动人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交响曲。
兴绿创园 文化引领
“早晚走一走,能活九十九!”15日清晨,大冶市尹家湖西岸,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湖水、碧绿的草木,家住附近的70岁陈老爷子拄着拐杖,慢慢地漫步在尹家湖公园。
据陈老爷子介绍,在尹家湖公园建起来之前,他只能在小区附近和家里活动。现在,只要天气好,游览尹家湖公园、欣赏尹家湖风光是他的必备“功课”。……闲赏红花绿树,细看日升月落,这些公园绿地已经成为市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城市建到哪里,道路通到哪里,绿化就覆盖到哪里”。
“一路一景、绿荫连片”。实施“绿道工程”,精选香樟、桂花等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大力推进道路绿化建设,着力打造城市绿色走廊。
老城区东风路、荟萃路、湛月路等30余条主干道进行增栽、补栽,见缝插绿;新城区道路,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建设绿化带,实施增绿补绿;城市公共空地种植草皮、栽绿篱、制作移动式花箱。
2012年以来,大冶市建成区新建、改建道路59.39公里,其中林荫道路全长50.56公里,林荫道路推广率达85.1%。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53%,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84.55%。金湖大道、新冶大道、湖滨路、快速路、七里路、东风路等城区主干道先后被打造成了环境美好示范路和新的城市风景线。
“一地一景观,一处一特色。”实施“精品园林”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城市公园。
青龙山公园提档升级,并建成尹家湖公园等综合性公园;利用自然山体、湿地等独特优势,大冶市规划新建熊家洲、碧桂园、余修齐湿地公园。这些公园里,新种植上了桂花、月季等100余个品种,872万株花草树木;新增绿地48.1公顷,形成了不同树种错落有致的绿地景观格局,大大提升了城市绿量。
同时,大冶市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因地就势推进公园绿地建设,新增绿地面积155公顷。其中,世纪林广场绿地率达到76.6%,青铜文化广场绿地率达到66.1%。
“路在绿中、房在园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截至目前,大冶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93%,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2.97%,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6平方米,城区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达到86.18%。
围绕“以山为城之魂,以水为城之源、以绿为城之脉,以文为城之蕴”的城市建设理念,着力构建城市空间与园林绿地相互渗透的城市山水园林生态体系,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园中、人在绿中、花在眼中”、自然与人文相交融、传统与现代相辉映的城市特色。
洁绿亮美 生态立市
2月23日,“超级寒潮”如期而至,大冶进入速冻模式。当天清晨6时,大冶市城市公园管理处60余名干部、职工,冒着寒风,正在青龙山公园、尹家湖公园扫雪除冰,撒盐化雪。游客安全第一,他们必须赶在大批赏雪游客入园前完成整个清扫工作。
城市卫生事关市民生活质量,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大冶市城管局努力提高环卫综合服务能力,以城市保姆的标准来打造洁美大冶。
健全和完善环卫作业标准、督办管理考评机制,建立操作性强的考评体系,强化督办奖惩制度,以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全市100余条路段被划分五个片区,早、中、晚三个时段进行不间断督办考核,对城区主次干道实施“垃圾不落地”工程,全天候清扫保洁,道路清洗实现常态化。
片区就是环卫工人的“责任田”,更是自己的“家”,可不能让垃圾藏身“家”中。为实现全天候保洁管理,该市环卫局环卫工人将保洁时间延长2个小时,以早上4点至7点、中午12点至下午2点为普扫时间,尽量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同时,该局还安排专人,采取日巡查、夜堵卡的方法,严管重罚“牛皮癣”,切实降低城市“牛皮癣”的发生率。
加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大冶市在城区建起垃圾中转站2处,垃圾压缩地窖12座,垃圾池点415个。平均每位驾驶员要负责20多个垃圾点的转运工作,每位驾驶员每天要收集和转运的城市生活垃圾达10吨。
同时,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将全市14个乡镇(场、街办)垃圾转运站压缩后的垃圾,统一转运至黄金山垃圾焚烧发电厂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据悉,目前大冶市通过焚烧方式,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不但符合“生态立市”的要求,而且资源得到了循环利用。
改善生态 惠及民生
2月28日早上,大冶市馨园小区旁的黄世升巷路面整洁,道路畅通。这里曾经是大冶有名的马路市场,早餐经营点、蔬菜小商贩占道为铺,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出行。2014年,大冶市城管局变堵为疏,通过划定马路红线,设立经营摊位,初步解决了黄世升路的拥堵问题。2015年12月,29户蔬菜、水果等摊贩被搬迁至新建的黄世升农贸市场,所有早餐经营点也实现了进店经营,彻底实现了还路于民,路畅人欢。
黄世升巷的变化,是大冶市城管局转变城市管理方式,服务市民、服务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变管理为服务,变堵为疏。近年来,大冶市城管局在大力实施市容秩序常态化整治的同时,统筹兼顾与推进长效管理相结合,城市市容秩序得到了有效改善。
与黄世升巷马路市场一样,阳光花园马路市场36户摊点,整体迁入原工商联宿舍楼拆迁空地临时过渡市场经营;湖滨大道世纪钟路段跳蚤市场、雨润南侧跳蚤市场、香樟路夜市、江浙商贸城夜市等,落实规范经营管理;建立监管红线,对踩红线的经营户坚决依法采取惩处,占道经营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
2015年,大冶市在依法拆除200余个违规广告,严厉打击马路“牛皮癣”的同时,还在各小区建立小广告张贴发布信息栏,为市民提供合法的广告信息发布园地,从源头上减少了马路“牛皮癣”的发生。
建管结合,完善和维护市政公共设施。2015年,该局在大冶城区栽植乔木、球类灌木等树木6000余棵,栽种草皮5000余平方米、绿篱10000余平方米,制作花箱33组;新增及更换绿化广场休闲桌椅40套、健身器材23套。并对这些公共便民设施,定期进行维修、刷漆等作业。同时,督促全市地下管线产权单位修复检查井(盖)200余处。
现在,不但是青龙山公园,红星湖畔、尹家湖边,世纪林里,已经成为市民亲水近绿、休闲健身的首选场所;劲牌小游园、东贝小游园等大小30余个公园、游园里,每天早上和傍晚,市民漫步其中,其乐融融。
近年来,大冶市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城区亮化工程,对城区44条道路及沿街单位进行了亮化改造。新增路灯1000余盏,城市路灯达到1万余盏,城区路灯亮灯率100%;亮化设施也得到了有效的日常维护。
此外,大冶市城管局完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制度,给规划区内157株古树名木建立档案和标识,划定保护范围,加强养护管理,古树名木保护率100%。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只能“治标”,而提升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才可以“治本”。为此,大冶市城管局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城管进学校、进社区、进商户、进乡村、进企业、进单位的“六进”活动。在媒体设立“城市管理”专栏、曝光台等,宣传正能量,纠正不文明行为,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大冶市城管局局长刘国兴呼吁道,城市管理单靠城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呵护家园人人有责。只有全社会行动,市民在日常行为中能够自觉爱护我们的家园,大冶,这个美丽的国家级园林城市才能更加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