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044|回复: 5

[襄阳本土小说系列]之一《王四娃》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4

89

主题

104

帖子

27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71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6-3-30 10: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襄阳本土小说系列》自序
我生于1966年,童年生活在山东荣成,1975年(托曹野书记之福)全家移民襄樊。襄樊这个城,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乡关”,我不敢说了解这座城,但却是爱她的。


1990年,孤身一人南下深圳,在那里工作生活了10多年,2002年,我在广东潮州工作,也是从那时开始了有网络的生活,业余时间在网上寻找襄樊的讯息,偶然进入了一个浅绿色的页面----博雅小轩,在里面听到很多乡音,也看到许多曾经熟悉的画面,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帖子开始,慢慢有了“襄阳本土小说系列”。


大约一年间,在博雅收获了许多鼓励,也收获了一些朋友,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博雅的一些老ID,比如黑木崖,襄樊炒花饭,悠悠紫云,牛顿家的苹果树,枯藤,金碟王,jjsnake,爱的平方,聊跑等等,这是我网络生活的发端,也是我回望人生的财富(我想念你们)。。



                                                                                                                                                                                                                                                                                                                                                                                                                                                                                                                                       
Yimin



王四娃




王四娃的祖上是很阔的,现在定中街那一大片房产都是他们家的,这当然是革命以前的事了。王四娃不咋梦想祖上的光辉,太遥远,现实太窘迫。他现在住的屋子是分家前捡半头砖砌的,四壁透风不说,下雨天,外边大雨,屋里小雨,他在地上挖了一些小沟,排水。周围的住家,大多是文革后返城的下放户,彼此墙搭肩,瓦盖瓦,晚上站在门口尿尿,使点劲,能彪到人家堂屋里。


王四娃迷迷登登过了三十岁,过往记忆里的女娃儿们象风干了的大头菜,黑不留秋,不咋清晰了。他在标准件厂上班,没得玩得好的,也没得仇人,每天下了班,躲进小窝,在昏黄的白炽灯下,稀里呼噜装下一大碗面条,舒坦地打着饱嗝。门前有一楝树,常有麻雀聚会,王四娃多半时间坐在那里,摇着蒲扇,恍惚着。


他隔壁是我二姑,他圪就在门口生炉子时,浓烟就飘进二姑家,二姑就笑骂王四娃个砍头的,挨千刀的。。。王四娃在那边闷声闷气地回:“快好了,快好了。”


二姑老说这娃子造业,大的各顾各,人又晕不唧唧,不管他,一辈子光棍。就帮他找了个襄北的女娃儿,二十出头,在餐馆打工。人家怪愿意,没事总来。轧了几次马路,还到樊城电影院看了电影。


那女娃儿蛮勤快,下午没啥事就帮着收拾屋子,弄了些旧报纸,把净是水印的顶棚,墙壁都重新糊了。有一次,两个人去鼓楼商场,那女娃儿看中了一双皮鞋,王四娃磨叽了半天,不买,说劳动街的便宜。


以后,人家就没来了。二姑说他是个硬头眼子,“人家人都是你的了,买双鞋又咋了。”王四娃心里也悔,嘴壳子还硬:“又没有跟到她睡觉,人咋是我的了。”气得二姑指着雷电,汽车啥啥的发了一通毒誓。。。


夏季的一场暴雨,把王四娃的生活打回原形。浸过水的报纸耷拉下来,有风经过,掀动一下,象王四娃的心情,懒懒的。


襄樊的夏季到了最热的时候,人恨不得象狗一样伸出舌头。王四娃终于赶上时代潮流——他下岗了。每个月有几十块补贴,他怪满足。没事去茶馆听老头老嬷嬷日白扯,晚上吃了饭,到人民广场看人跳舞。一晃,满大街的法国梧桐落叶的时候,几十块的补贴也没得了。

王四娃在定中街佃了一间铁皮房,卖书报杂志。认得他的人,开始叫王老板。晚上收摊,他爱去切点猪头肉,喝几杯散装特曲,酒一下肚,他晕头晕脑地想起祖宗年代的富贵,离自己好象不远。襄北那女娃儿,要是现在的王四娃,她大概不会说不来就不来了。。。

过了年,没人叫王老板了。他把铁皮房让出去了,有人问咋不搞了,他说,收钱的比买东西的还多,“妈的比,叫你搞球不成。”

王四娃晚上到樊城电影院前面摆地摊,卖旧书旧杂志,无数红男绿女在霓虹灯下穿梭,他袖着手,坐在小凳上,好象和这城市没啥关系。


又是一个旧历新年,王四娃炖着白菜豆腐,喝着散装特曲,听别人家的鞭炮热闹地响着。。。


再后来,王四娃买了一辆三轮车,拉客。被城管抓了两次,跟小哥哥们要钱,被打了一次,在家躺了两天。再后来,王四娃把车卖了,有时到工地上当小工,有时到前进路帮人搬家具,有时去茶馆泡一块钱的茶,坐半天,人家叫他打麻将,他说不会,以后,也没人理他了。


下雨的时候,王四娃屋里的排水沟蜿蜒着有水流出,只是这水太细弱,还没有流进襄江就被太阳烤干了。。。。












以上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均为原创作品。

欲转载请联系我们,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      

襄阳快线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青山在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8809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上校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7112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3-30 15: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朴实,亲切。怎么那么不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3

主题

365

帖子

61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17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2016-3-30 19: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的写作手法还是值得称赞的,很想看下文,希望继续更。女娃儿一般是陕西口音,建议改为俩娃儿。生动的写出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变迁,不动手,只能被淘汰在时代的浪潮中。小弟年龄偏小,只是听爸爸说,定中街,六角门,三江口那一片的土著,在国企变革,下岗潮后,不能自食其力的,没得奋斗意志的,日子过得都不怎么样。反而那些敢拼敢干的,在下岗后事业顺风顺水(好邻居的老板就是个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3

主题

365

帖子

61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17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2016-3-30 19: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hbluo 发表于 2016-3-30 15:10
很朴实,亲切。怎么那么不幸?

不是他不幸,而是没有利用自己的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8809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上校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7112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6-3-31 09: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标准件厂襄轴兼并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9

1657

主题

645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0132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6-4-8 07: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 乡土气息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