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提到清明节,大家脑子里肯定第一时间都会浮现出这诗句。 这也侧面说明了一个非常诡异的问题: 至少从唐朝开始 清明就是下雨的!!! 这到底是为么斯呢?
【今年的清明节天气】
前日的大雨迟迟下不来,昨日的大雨又迟迟下不停,任性的春姑娘彻底打乱了人们出行的节奏。 不过好在今日天气转晴,大家可尽享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明日起,新一轮强降水又会来袭。
前晚,迟到的春雷炸响荆楚上空,风雨雷电聚会,忙坏了气象预报员。昨日凌晨1时25分、4时03分,武汉中心气象台两次拉响暴雨黄色预警,凌晨5时43分又拉响雷电黄色预警。
前晚至昨晨,较强降雨出现在鄂东南、鄂西北南部、鄂西南西北部。省内11个县市暴雨、19个县市大雨。最大降水出现在兴山县,咸宁市局部还出现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昨日白天,鄂西北、江汉平原北部脱离雨水圈,其他地区为小到中雨,但在4到5级阵风、6到7级的偏北大风吹刮下,气温明显下降,高温普遍降至19℃以下,其中武汉为12.1℃-14.8℃。
今日天气转晴,利于出行人群返程。明日,新一轮雷雨又将来袭,其中鄂西南、江汉平原多云转中到大雨,其他地区多云转小到中雨,高温17℃-20℃;后天,鄂西阴天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其他地区阴天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雷电,高温降至16℃-19℃。
武汉今日多云,气温11℃-19℃;明日多云转小到中雨,气温14℃-19℃;后天阴天有中到大雨,伴有雷电,气温15℃-19℃。
昨日的风雨雷电齐驾到,给扫墓出行增加不少困难,也印证了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不过逢清明必有雨的传统,古已有之。
从唐朝开始,清明就会下雨 唐朝诗人杜牧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至少说明,从唐朝开始,清明就会下雨。 《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一书显示:隋唐年间,中国东部季风区呈现“四湿”夹“三干”的特点,四个湿润期为公元590年~640年、710年~740年、810年~820年、880年~900年。 生于803年、卒于852年的杜牧,828年2月在洛阳中进士,走上仕途。可以说,他年轻时处于中国气候相对湿润的时期,可以推测他从小就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清明时节雨纷纷”。不过,他做官以后,中国的气候总体变得干燥。
新中国成立后,江城清明降雨几率超过60% 数据显示,从1949年到2015年的66年里,我市有41年的清明节当天下了雨,降雨几率超过60%;2008年有清明小长假以来,武汉在假期三天没有下雨的年份仅2010年。从常年4月中上旬降水日数分布来看,也确实证明江南地区在清明节气期间最爱下雨。 不过根据我国部分省会级城市1951~1980年、1981~2010年的清明节当天降水次数,发现改革开放后,清明雨少了,但是南方普遍比北方降水次数多。 进入21世纪后,清明雨又多了起来。特别是北京,2001~2010年清明节降水次数已经和杭州、南京、武汉一样多。尤其是2010年以后,全国总体上清明节下雨的情况似乎还在增多。
冷暖空气相交汇,清明才会雨纷纷 一般而言,清明期间北半球的日照明显增强。此时位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也加强西伸,西南风开始增大,把海洋上的暖湿空气输送到我国江南一带。但冬季残留的冷空气仍在“负隅顽抗”,这就造成了冷暖空气交汇,产生降水。 “有句谚语说,三月三,九月九,无事不往江边走。就是说清明这个时候风大,还有冷空气。”省气象专家表示,清明雨主要是冷暖气流交汇形成的。此外,清明降水多以连续性降水为主,因此细雨蒙蒙,也就成了大部分城市4月特有的天气现象。
今日多云宜出行 明后降水再度来袭 昨日是清明小长假第二天,冷空气又趁机发威,绵绵凄风苦雨严重拖了江城春天的后腿。昨晨7时气温为14.8℃,16时气温降至12.1℃,平均气温较前日下降5℃,体感较冷且风力增大。 好在今日武汉将摆脱雨水的困扰,空气清新,气温适宜,有利于踏青扫墓和节后返程。到了明后天新一轮的降雨天气又将接踵而至。 武汉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火胜介绍,由于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在湖北上空展开了拉锯战,前日南方低纬度的暖湿气流明显占据上风,导致北方的弱冷空气迟迟未来,相对前日的潮湿闷热天气,昨日气温明显下降,今日气温将继续下降,最高气温仅18℃,低温将降到10℃。 即将来临的一周,江城时晴时雨,最高气温都在18℃左右徘徊,阵雨的出镜率很高。提醒市民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具体预报:今天白天多云,气温10℃-18℃,偏北风4到5级转偏东风2到3级;今天晚上到明天白天多云转小到中雨,气温14℃-19℃,偏东风2到3级;明天晚上到后天白天阴天有中到大雨,伴有雷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