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关中刀客 于 2016-4-10 15:37 编辑
为出台“容错减责令”叫好 ·湖北麻城 关中刀客 据报载,为鼓励党员干部大胆探索,勇于干事,敢于担当,近日武穴市出台了《关于鼓励保护干部创业实施容错减责的意见》。这份“容错减责令”的出台,从制度上健全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无疑是值得点赞的一件大事。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曾明确提出: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和激励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容错机制”释放了一个鲜明的信号: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宽容“探索性失误”,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敢想敢做,更要引导干部严以用权,科学民主决策,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 自十八大以来,在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求稳求保的心态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中形成了一定气候。这种心态罩在“守规矩”的面具下,使少数人心安理得地当起了“太平官”。有的抱着“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不敢担当;有的德才平平,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不会担当;还有的把“守规矩”和“敢作为”、“干净”与“干事”简单对立起来,成为一些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借口。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我们的改革发展事业极为不利!因此,从中央到地方一致认为,一方面要惩治“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另一方面又要客观看待和正确处理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出现的问题,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 当前,我国的发展已进入经济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攻坚期,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需要敢闯敢试、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在这种情形下,及时出台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敢想敢干的改革创新者也可能犯错,而且正因为他们是改革创新者,在实践中会有一些新思想、新做法,有可能会改变旧有的发展模式,会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会让一些人对他们“另眼相看”,甚至会引起一些人的恐慌、质疑。而一旦他们在实践中出现了失误,不小心犯了错,就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大做文章。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保护,改革创新者的积极性就会被打压,甚至打垮。从这个意义上说,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不仅能够激发干部的改革热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还能为这些“出头鸟”、“领头羊”吃下“定心丸”,是为了弘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精神,更是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重要制度保障。当然,在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也要从实际出发,加强民主集中,不能出现不经调研的“拍脑袋决策”和不经集体讨论的“任性拍板”。容错不等于无限度宽容,容错机制并不是“免责牌”,也绝不是为领导干部失误失手失策,乃至贪污腐败推脱的理由。 武穴市出台“容错减责令”为的是营造“鼓励创新、宽容挫折、容忍失败”的和谐氛围,着力为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搭建平台、扫清障碍,以此给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消除改革者的后顾之忧,营造深化改革的政治环境,让党员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中推动发展、惠及民生,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做大贡献。“容错减责令”坚定了广大党员干部改革创新的决心,增加了他们推进改革创新的底气。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容错减责令”出台叫好! 4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