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下士

- 积分
- 88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本帖最后由 五岳归来 于 2016-4-11 08:43 编辑
家在竹竿河边
大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宣化店更是大悟老区中的老区了。中原突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凭这一点,就可以让宣化店的名字永载历史史册。
去年的一天,中原突围纪念馆正在紧张施工,据说要在6月26日开馆。我们去看时,已是5月9日了,这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工作人员正忙着修缮纪念馆旧址。湖北会馆门口修建了一个大广场,旁边有块巨大的红色大理石,还没有立起来,上面阴刻着“解放战争第一枪从这里打响”。字体看来是典型的毛体,都用红漆填好。这五六高的大家伙,等到6月份树起来,放在广场中央,一定是处不错的风景,肯定是游人们的一大摄影点了。 广场里新添了许多重兵器,有几门火炮,坦克,装甲车,兵器上写着:广州军区赠。我不是兵器爱好者,那些火炮、坦克和装甲车是什么型号的,具有什么样的威力,我不清楚。但从那些冰冷无声的钢铁巨人身上,能看出令人敬畏的威严。
战争是残酷的,因为战争意味着牺牲。其实,中原部队当时根本没有什么重武器,他们是用当时最落后的武器打败了日本人,收复了国土,接着又用仅有的小米加步枪从这里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然后胜利突围。
毛主席曾说过,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而是人。民心向背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正是因为大别山人民不畏牺牲,支持革命,拥护党和人民军队,才有了革命战争年代红旗不倒,才有了革命火种不灭,才有了革命的胜利。今天,在中原突围纪馆前摆放着这些重武器,是为了国防教育的需要,是为了让所有来参观的人们知道:大别山人民牺牲精神之伟大,今天幸福和平来之不易。
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影视剧里,都有这么一出。说是中原突围当天,中原军区领导人为了隐蔽行动,请当时驻在宣化店的美蒋军调人员到河西湖北会馆看戏,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作陪,中途李司令员有事走出戏台。戏散,张体学将军告诉美蒋军调组人员,中原部队已经开始行动了。也就是在看戏的当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打响了。虽说,湖北会馆一直作为文物单位保存下来,但这么多年来,人们参观湖北会馆却没有看到古戏台。这次重修湖北会馆,就在会馆前面重建了一个古戏台,木质,古色古香,上面还有幅对联,十分有趣:一曲楚音扮演着千古兴亡胜负,数声豫调装点出万年离合悲欢。戏台两厢是“出将”、“入相”,顶部是阴阳太极图。
宣化店地处豫南楚北,当年苍劲粗犷的河南梆子戏和柔美凄婉的黄孝花鼓,交错演出,一定会在湖北会馆粉墨登场。进入湖北会馆,笙箫牙板之声,仿佛传入耳边。穿过戏台,就是几进长长的院落。院子两厢是客房,最后一重院子的正屋就是当年宣化店谈判旧址了。由于正在装修,我们去看时,旧址里的的原物都移走了,房子里空空的。
我们在宣化店停留了一上午,下午决定去看看宣化境内的五岳山。车子沿着五岳山林场山路,顺山而上,过了林场,就是宣化店镇的姚畈村了,山坡上没有几家人,野生核桃可不少,一位河北商人看中了这一资源,就和村委会签约,把这些野生核桃嫁接。将来,核桃成熟了,加工、销售,利润和村民分成。商人正在山顶盖厂房,山坡核桃树上系满了红绳,标明已嫁接过。初夏,山坡上一片嫩绿,那一棵棵野生核桃树上的红绳,在微风中飞舞,远处看,鲜红一片,还以为是山花盛开呢。
五岳山林场的盘山公路贴山临崖,很是险峻。风力发电的高塔,象一个个严肃威武的卫士,站在山头,挥着巨手,翘首望着五岳山顶。 五岳山,隔断豫楚,分水长淮,方圆百里,海拨865米,是大悟县第一高山。就在山脚下一个叫老虎岩的地方,公路正下方,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块坟茔,非常简陋,里面有任质斌同志的骨灰。
任质斌山东即墨人,曾任新四军第5师鄂豫皖野战军政治委员,中原军区第2纵队政治委员,是新四军第五师主要领导人之一,参加过中原突围, 1998年12月22日在北京逝世。 五岳山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的骨灰一部分埋在五岳山上,说明他心系大悟革命老区,始终没有忘记那个艰难的战斗岁月,没有忘记当年老区人们的巨大牺牲。
老虎岩,是五岳山的支脉,呈东北西南走势,紧紧族拥着五岳山。 在群山之中,有一天然缺口,形成一条通往东边姚畈和西边王店的唯一捷径,而老虎岩就位于这一捷径的咽喉地带。旧时,大悟县的姚畈地区属河南省的罗山县;丰店镇的王店地区、东新乡的姚店地区属湖北省的孝感县。从中原大地的河南罗山地区进入江汉平原的孝感地区,有很多商旅走这条捷径。也就是说,谁控制了老虎岩,就等于控制了东边河南地区进入西边孝感地区的通道了。老虎岩四周陡峭无比,异常险峻。凭高据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传说旧时有山寨,住着土匪,他们把控商道,时常袭扰四周百姓。革命战争时期,五岳山地区山高林密,人情纯朴,是革命根据地的屏障,是人民军队体整的地方。老虎岩作为红色区域的战略要地,各个革命时期,都有人民军队在此革命和战斗过。何耀榜在《大别山上红旗飘》一书中,多次提到五岳山和老虎岩。抗日时期,新四军从驻地大悟山进入河南境内的大、小鸡笼山,老虎岩是必经之地。1942年9月,著名的丰王店歼灭战打响,新四军部队在老虎岩附近设伏,痛歼国民党顽军保四旅。1947年刘邓大军一部,翻越老虎岩进入礼山。
站在老虎岩山顶,向西眺望五岳山。它那高大巍巍的山体呈现就在面前。山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椎体,棱角清析,山的西部就是蜜蜂崖,壁立千仞,形成自然城防,拱卫西方。时值春夏之交,山花遍地,蜜蜂活动频繁,我想,现在定有空中流蜜的奇观了。五岳山南边,就是我们所在的老虎岩,从这名字就明白这个地方的险要。尽管这里只是山的支脉,站在山头,俯瞰山下,群山皆小,田原如棋局,道路如墨线,村落隐隐,河流缥缈。遥看五岳山主峰,凤凰头近在咫尺,却高不可攀,它远在青天白云之上,仿佛雾中花,水中见月。再看五岳山的东边,山脉道道族拥,从山顶到山下,高沟深壑纵横,山岭盘旋逶迤,饮烟袅袅,变幻无穷。
当地朋友,在老虎岩山顶,向东指着那道山梁,说是我老家的方向,我仔细看了看,却发现那片山的模样越看越熟悉,越看越亲切,我发现,它真的是我老家方向的山。山上的涓涓泉水,形成溪流,在山下汇成小河,蜿蜒流向东南,那条河就叫竹竿河。小时在那道山梁上砍过柴,放过牛,在山脚老檀树下,听过革命故事。山坡下有我们的田地,河谷边是我们的村庄。
下午,时间不早了,回次老家也不可能了,我只能向那边的山,亲亲地招了招手,算是向老家的招唤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