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莉 实习记者 程维维 近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紧紧围绕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妇女典型,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女性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 。 纪细云
经济开发区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 作为社区“领头羊”,她总是强调真情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付出了真情、服务主动了、到位了、贴心了,居民自然就觉得温馨、就会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
当了解到居民黄祖送的家庭十分困难,她尽心尽力按政策为其家办理城市低保,减轻其经济压力,并将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由自己负责“一对一”结对帮扶。
在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她带头组建“文明张贴劝导服务队”,使得辖区卫生环境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解决了社区一些难点重点问题。
在妇女工作上,为了掌握辖区妇女的健康状况,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她牵头多次开展免费妇检和适龄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等活动,此类活动收益妇女达到400余人。
正如她所说,作为基层妇女工作者来说这些成绩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的做法,努力使社区妇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陈连
茗山乡妇联妇代会主任 2013年从事妇联工作,由最初的一点村级工作经验都没有,到现在成为人人夸赞的好主任,一路走来,陈连付出了无数汗水和努力。
2014年黄石市举办首届园林博览会,主会场在茗山杨桥村,需要协助完成园博会主场馆建设、县市区展园征地、村庄整治等多项重点难点工作。在征地过程中,遇到不同意征收的村民,陈连多次上门与村民谈心,利用早晚时间,与村民拉家常,顺便谈形势、讲政策。用她的真心和耐心,最后圆满完成征地工作。
为积极开展清洁庭院巾帼行动,着力改变村容村貌。面对一些村民的固执和偏见,她一言不发,带头找出扫帚,开始打扫起来,不留一个角落。第二天、第三天,依然照旧。最终,用行动打动村民,一起投身在清洁卫生行动上来。
组织志愿服务队,自己录制一份洁院行动倡议书,每天在村广播中早中晚三次定时轮播。倡议广播竟成了杨桥村的一道风景。在她的大力宣传发动和示范带头下,村里的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陈连表示,愿意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盛情绽放,成为花乡里最美的一朵铿锵玫瑰。 胡红华
灵祥花菇种植专业合作社 初生牛犊不怕虎,“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青春只有一回,我们要把自己的青春用来和家乡一起成长。”胡红华和丈夫汪学东放弃在外高待遇的工作,怀着梦想,回到家乡,种起了花菇。
2014年初,经过多方考察,创办了灵乡镇灵祥菇业家庭农场,成立了灵祥花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种植方面,每个月两次免费培训菇农,同时,技术、设备、场地免费提供给他们。
“互联网+灵祥生态食材”成为合作社电子商务发展主要导向,夫妻俩已拥有自己的电商团队。2015年12月份在众筹电子商务平台,灵祥产品被定为经典案例,通过轻松筹微信公众号,短短两天就迎来了十几万的订单。
作为80后女性的她,正值人生最美的年华,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创业的梦想和在家乡实现人生的价值。从创业初到现在一路走来,她饱尝了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艰难,但正所谓“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面对那么多感兴趣的村民,甚至有很多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都回家种植花菇,胡红华更加有动力。踏踏实实为家乡为民众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才不枉人生这最美年华!
两人还创办“爱儿童老人网”公益平台,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这个公益网站花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目前共有400多名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得到了帮扶。 曹青妮
市政务服务中心妇委会主任 年纪轻轻的曹青妮,视工作为使命。刚接手妇委会主任一职时,她刚好怀孕,挺着大肚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工作着。
2015年3月中心4个窗口单位成功创建成了“市级巾帼示范岗”,中心也荣获“黄石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这些都离不开她的认真和努力。
孩子因肺炎住院,而她却每天早上6点爬起来去上班,白天奶水涨得疼痛还得偷偷跑到厕所去挤奶,晚上加班到半夜才赶去医院,听到宝宝难受的哭闹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因为她始终记得自己的工作使命。
她视妇女儿童为亲人,争做为民服务的标兵。创新开展各项富有特色具有创意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妇女职工的生活,提高了工作的激情,凝聚了人心。开展“传递爱心”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帮助有需要的妇女儿童。两年来,组织到市福利院送温暖3次,到农村开展“爱心妈妈”慰问活动6次,开展向朱幼芳老师爱心捐款活动,募捐资金4000余元等,各类慰问、关爱活动共投入2万余元。
妇委会工作永远在路上,思想上真心热爱、感情上真正融入、生活上真正贴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和生活,彰显新时代女性靓丽风采。 曹琴
网格志愿者 她是一名平凡普通的社区网格员,2014年11月市创建办启动志愿者站岗成为创建文明城市志愿者,穿上红马甲,带上志愿者小红帽,拉起一根红绳站在路口用微笑劝导行人安全文明出行。
她的站岗执勤点在国际金湾路口,这个路段车人流量多、杂、乱,过路的行人没有习惯看红绿灯,只要没车就趁机过马路让她很无奈。她努力调整志愿者风貌,树立网格志愿者新形象,用“站的好、笑的好、文明用语、礼貌劝导”展示志愿者风采。
“请看绿灯亮了再过马路”“您老请等等,现在是红灯”“小朋友,不急绿灯亮了才能过”“雨天湿滑,请慢些过马路”“请问需要帮忙吗,请您安全通行”,她冒着严寒酷暑,顶着寒风冷雨在充斥着呛鼻尾气和尘灰中,用热情的笑脸,温情的提示指挥着道路交通安全,耐心劝导行人文明出行。渐渐地,交通和谐了,遵守交通安全的行人多了,礼貌行车的司机多了,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不断提高。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他人,关爱他人,服务好他人的同时,曹琴也收获着幸福,人人安全通行,文明城市越来越美成就了她对志愿工作的十足信心。 王晓兰
市城管局环卫工人 作为市城管局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20年,着实不易,可以称得上是城市街道环境中一朵最美的幽兰,带给大家芬芳。
当她进入这个工作不到1个月,同来的姐妹不少人纷纷离职,而她却选择了坚守。不久,她的工作又受到好友的鄙视,开始有些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而后镇定下来,挺直腰杆自信的反驳道:“扫大街又怎么啦?你不扫,我不扫,那大冶不成垃圾堆了?”
克服严寒酷暑、协调家庭与工作,在一次迎检创卫工作中,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基本没什么时间回家,几岁的女儿一个人在家中无人照看。孩子患了重感冒,高烧39度,满口说着胡话。她心里也是焦急万分,但是想着不能顾小家而不顾大家,于是她把女儿托付给邻居照顾,自己继续去工作起来。
她一干就是二十年,把春夏站成秋冬,把青丝站成白发。她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一方净土,为我们居住的城市当好了城市美容师。
市特殊教育学校 市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坐落在经济开发区新冶大道,是一所离城区较远的市直学校。全校24名工作人员,其中女同志19名,占职工总数的79%。无论是领导班子成员,还是教学成员,都以女性为主。
俗话说“师者父母心”。老师们耐心、热情、善良和敬业,她们对每一位儿童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般,充满了爱心,诠释着特教教师的精神风貌。
日复一日的磨练让这些年轻的老师们变得成熟而勇敢,她们守护在一群特殊的孩子们身边,把单调的职业当成神圣的事业,用温暖洗去孩子身上的污秽,用爱教会孩子快乐,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智残生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用青春铸就了一个个特教英才,她们集自己的智慧捧回了一个个金色奖牌。“做书香女人,展巾帼风采”诗歌散文朗诵会一等奖、“大冶有我更美丽”女性形象展示大赛优秀创作奖、“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黄石市语言文字示范校”“湖北省集体三八红旗手”“黄石市巾帼示范岗”等近30个金色奖牌。 保安镇沼山村 近年来,保安镇沼山村紧紧围绕全市“清洁庭院巾帼行动”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主力军作用,引导全村妇女积极参与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丽家园行动,努力推进乡村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游客心中的世外桃源和人间仙境。通过发放倡议书、层层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带动等宣传方式,营造氛围,树立一批清洁、卫生、美丽的农村庭院典型,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示范。
多措并举,创新载体推动“清洁庭院巾帼行动”。组建了“巾帼保洁队”“巾帼护绿队”等志愿者队伍。立足独特资源优势和优美自然风光,把创建活动与“生态产业发展”及“绿满保安”行动等结合起来,引导群众树立“植树就是致富”的理念。
强化经费支持、检查评比、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保障,完善机制推动“清洁庭院巾帼行动”。如今该村已形成了“房前屋后有果树,田园庭院四季绿,春联灯笼高高挂、白墙黑瓦有格局”的美丽画面。2014年以来,先后被评为“清洁庭院巾帼行动示范村”“文明新村”“十佳文明村”“湖北省绿色示范村”“湖北省宜居村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