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上海
- 精华
- 1
上士

- 积分
- 676
IP属地:上海市
|
家长和老师要用全身心的爱去履行对孩子的养育、教育职责,让孩子在快乐中去感受新事物、接受新挑战,他们会充满兴趣和激情,只有做到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一种好的教育。
余爱水
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书同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余爱水:没有完美的教育体制
只有永远的爱与快乐
作者 ▏严芳(《父母必读》杂志资深编辑)
关于教育的论述实在有些鱼龙混杂,令家长们莫衷一是。在家庭教育大家谈论坛上,余爱水教授拨云见日,直指教育核心:教育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教育的本质是用爱浇灌孩子心中“爱”与“快乐”的种子,精心培育让其生根发芽,孩子会自然成长得很好。
教育其实不复杂
核心就是爱与快乐
孩子学习不好,那就一遍又一遍做题,不惜重金聘请家教?很多家长发现这个方法越用效果越差。
余教授认为,
“
家长和学校最该做的是要用全身心的爱,去发现孩子的潜质,让孩子在这些学科中找到学习的快乐,自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的教育,高度凝结起来就是给予爱、接受爱,和创造快乐、拥有快乐、分享快乐,这是我们教育真谛,也是余教授这几年思考得出的一个结论。
教育家们认为,
“
除了伴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之外,几乎所有孩子都可能成为天才般的人物。
但是为什么经过若干年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以后,成绩却明显区分出来,一部分孩子显得特别优秀,而有的孩子则慢慢地落下来了呢?
这里不在于孩子本身,而在于教育,是教育出现了问题。搞好教育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用全身心的爱,去发现孩子的潜质,并加以培育,才能使孩子的天份得以保留并不断壮大。我们家长和老师要投入自己全身心的爱,以一种充分无以复加的程度长期坚持,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同时,要让我们的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也就是寓教于乐,这样接受新事物时,才能保持兴奋和激情。孩子如果对某一种学科不感兴趣,不觉得快乐,那么他的学习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解决孩子学习不好的问题,最根本的不是逼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去做作业题,也不是去请家教,而是要分析孩子在这些学科里,为什么没有兴趣。要协助他找到兴趣点,这些点是非常具体的、可被直接感知的,以此作为学习的驱动力。这是解决孩子们学习中各种问题最管用的万能钥匙。
成才的孩子
共同点是专注力强
孩子玩拼图游戏,很伤脑筋,半天拼不好,这时有些妈妈会帮忙或给出建议。
家长的举动看似积极正面,但是,余爱水教授认为,
“
家长这是在打断了孩子的思考过程,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成才的孩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就是持续关注。孩子们一生如果持续关注任何一个事物,并深入研究,即便是研究蚂蚁,都会成功的。成才与专注力相关,孩子关注一个事物持续时间越长越深入,就越容易成才,这是一个奥秘。一节课45分钟不眨眼睛,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课的孩子,和那些关注持续度只有半个小时,只有15分钟,只有5分钟的,肯定大不相同。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有意识地让他专心地去做自己喜爱的事,哪怕在家长看来完全没意思、没意义,比如挖沙子、看小蚂蚁,不要评判,更不要打击,如此来养护他的专注力。
孩子对某事物越专注,他就越容易有所发现,不断从中获得成就感,因此就更愿意投入,深入钻研,产生良性循环。
孩子可以不成功
但不能不安全
近年来,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层出不穷、触目惊心,说明父母们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这一环节比较薄弱。
余爱水教授认为,
“
比起生命和安全,学习成绩没那么重要,孩子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安全。
如果仅仅论成绩,不论学校和家庭如何培养,当孩子们走出校门时,他们差别必将会非常大。那么,对孩子们成长具有普遍意义的目标是什么呢?
余爱水教授认为,孩子培养目标要有层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我们有不少的孩子确实很聪明,具有天才的脑瓜,学习也相当好,但是因为家长也包括学校和社会,安全意识不够,致使孩子遭遇危险,有的被车撞,有的被歹徒伤害,有的被人口贩子拐走等等。没有安全,一切都谈不上。
孩子自幼备受照顾,意识不到周围环境的危险性,不懂得保护自己。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就要把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强烈的责任意识,还需要社会从立法、从宣传、从配套上真正落实起来,才能真正保护儿童的安全。
没有完美的教育体制
美式教育也有问题
近几年,注重释放孩子天性、发掘孩子潜能的美式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家长的追捧。
对此,余爱水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
“
其实不存在完美的教育体制,中美教育应该互相学习和借鉴。
很多家长认为美国教育比我们好,比如自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等等。
美国的前教育协会主席安德生先生讲,
“
中美教育是有差别的,没有谁好谁差,两国教育应当互相学习。
实际上,过于强调独立性,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自小就一个人住一个屋子,独立性倒是有了,但亲情就少了,而亲情比独立性重要一千倍。独立性可以稍晚一点再培养,并不需要从两三岁就开始。孩子还是应该接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余爱水教授不反对孩子的独立性,但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一定要首先帮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培养出来的孩子眼里没有亲情没有爱,有的全是竞争和敌对,这样的独立性肯定是有问题的。
我们要学习欧美的长处,而不是全盘接受,同时我们也要自信,我们教育体系中优秀的东西也很多,中美教育应相互学习和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