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奴才遵旨” 这是我最不能忍的一句台词!除了满清政权,没有大臣会自称奴才的!那些明朝历史剧,那导演,你敢不叫明朝大臣自称奴才吗?
在太监宣读皇帝圣旨时,开篇一句总会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是从朱元樟才开始说的,之前都没有的,奉天承运开头的圣旨是最郑重的一种,一般来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除了册封皇后、册立太子(太子妃)、敕封诸侯王之类特殊大事,是不会用这种格式的圣旨的,绝大多数圣旨,开头就俩字“圣谕”或者“上谕”。 真是奉天承运开头的圣旨,正常情况下也绝对不会派太监出去宣旨,都是部堂高官担任宣旨钦差。
历史剧、小说中岳飞一贯使用的武器是枪,民间也流传着他“枪挑小梁王”的故事,其实岳飞很多时候是用大刀和丈八蛇矛两种兵器,且更喜欢用刀,文献资料显示,他使刀的次数最多。
《大唐双龙传》中宇文化及却武功高强,军事和政治都是一流,像一个雄霸天下的霸主,还可能一统天下,只可惜最后淹没在主角光环之下。更打动人的是,在剧中还有一段悲壮缠绵的爱情。但历史上的宇文化及为人凶残阴险,贪婪妄为,而且还是靠着杨广宠幸才上位的奸臣,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都是一塌糊涂,杀了杨广篡位后,马上就被窦建德灭了。
兵马俑是殉葬用的,唐三彩是陪葬用的! 古人绝对不会把这两种东西摆在家里当工艺品!今天也只有文盲把这种玩意摆家里,也不嫌晦气,干脆卖俩花圈摆家里算了,再贴上两幅字,写上“音容宛在”、“永垂不朽”!
很多剧中都把称太监为公公,其实公公只是对于年纪较长并且地位最高的尊称,这个就好比我们现在可以称呼老爷爷为老公公,需是年老之人。只不过年老往往和地位有一定挂钩,地位高的太监往往年纪都较大。
什么叫“哀家” 哀家绝对不是皇后自称的词!哀家的意思是(先帝)死了,做为未亡人,了无生趣。而且,这个词是古代戏台上用的!请不要让那些皇后、嫔妃们装模作样的说:“哀家如何如何”了,成不!
古代只有爹叫儿子、皇帝叫臣子才直呼其名! 古代称呼对方绝对不允许直接叫名字,那比今天你骂人后果都严重。只有爹叫儿子,皇帝叫臣子才直呼其名。请不要让那个二百五小燕子亲热的叫“永琪”、“尔康”成不?我听的直起鸡皮疙瘩! 古代平辈之间都是称呼对方的字或者号。
金丝翼善冠是冥器!也就是死皇帝陪葬的! 请不要让明朝的皇帝带着金光灿烂的翼善冠,成不?活人戴的翼善冠都是乌纱的,黑的!金丝编的那个好几斤沉呢,天天带着不怕把脖子压坏了啊。
《武则天》里武媚娘小时候她爸爸喊她:“则天,则天……”,导演你知道不知道则天是她死后的谥号。
身为御前侍卫的尔康出征,很潇洒地套上了一件红色铠甲。(清代只有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旗子弟才有资格当御前侍卫,不知道正红旗的尔康怎么混进去的)
现在的古装剧中皇后和妃嫔均对皇帝自称臣妾,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臣妾的本意为天下的男女,特指低贱的男女。一般情形下皇后和妃嫔对皇帝的自称为妾,妾身,小妾等。
百姓称呼所有当官的为大人,源于清代,源于满清政府对于汉人思想的奴性控制。所以现在的编剧给我感觉都太缺乏历史常识了,不管哪一年代的古装戏,什么品级的官,百姓全都称呼为大人,不知道误导了多少观众。
番茄,土豆,辣椒,玉米,都是在明朝才传入中国的,但是现在的电视剧明朝前就有这些东西了,黄瓜,葡萄,核桃,石榴这些都是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的。
我发现现在的古装剧,不管哪朝,汉人对自己父母的称呼都为爹娘,事实上这未必,称呼各朝都有差别,比如说南北朝隋唐时期称呼父亲为耶耶,称呼母亲为阿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