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间烟火谁不食?
—读邹剑川的《人间烟火》
毛臣
在苏州,冬至要喝桂花冬酿酒,吃臧书羊肉;在东北,自然要吃饺子。各地不一样的饮食习惯,造就不一样的人文特色和性格差异。人都有故乡,都有约定俗成融化在骨子里的喜好,都有自我认可的美食,这美食的背后,自然有着幼时舌尖上味蕾的启发。
冬日渐寒,从一位书商朋友微信上20元红包换来的一本美食 笔记《人间烟火》,让整个冬夜变得温暖、温情。少时读书,奉为至宝;已过日立,每逢捧书必酣睡。白日里工作繁忙,早已无心静下来读一本书,而这本我熟悉的老朋友邹剑川的《人间烟火》,犹如一碗下饭菜,让人停不下。
图书在这个时代生存不易,纸媒逐渐淡出大家主流视野的时候,还有一些人,用时间熬制而成的佳作,绝对称得上良心之作,诚意之作。有些美食书,大段的引用古文,书名号、冒号、标注,俨然一副学者风范的教科书一般,此类书总感觉有端着放不下架子的嫌疑,一页都难以翻下去。编著的书,终归不是自己亲身体验出来的有味道,邹剑川本身就是一个纯粹的吃货,而且是一个吃出了高血脂的瘦子吃货。他的字里行间,对一座城市的街道以及独有的美食,是充满感恩与怀念的。那些依旧存在的,和正在消失的美食,正是邹剑川需要呼吁和传播的。打开百度,各种菜肴须臾之间即可见炮制方法,菜场买来,色香味立马实现。这让美食图书面临很尴尬的境地,除了《舌尖上的中国》让全世界的华人满足了一下视觉盛宴,还有什么能把味蕾的感觉长久的留在这世界?
邹剑川是一位作家,为文神速而高产,对于出书,他却尤为慎重,几年前为结集这本书,他利用所有假期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为此书增加了很多异域的风采。乡村野味,是他本书的特色之一,一些读者闻所未闻的湖北美食,在此书都能找到。例如《红薯藤子》、《安陆云梦白花菜》,这些不被熟知的野菜,却是某一区域的人整个童年的记忆。邹剑川表姐说,红薯藤子是用来喂猪的,你是稀客、贵宾,所以专门用来招待你,幼时的邹剑川看看猪圈里的猪真的在吃红薯藤子,再看看表姐,一脸困惑与不解。每读此处,忍禁不禁。
他的文字,尝遍人间烟火,不矫揉造作,不食人间烟火的朋友们,千万不要买不要看,小心如七仙女坠入凡尘,再回天宫已然不易。
《人间烟火》作者:邹剑川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9-1ISBN:97875639438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