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050|回复: 7

在改地名上,地方不能追名逐利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4-16 12: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6-4-16 12:09 编辑

                                                                        在改地名上,地方不能追名逐利                                                                                  作者:李英锋







日前,人民日报刊发题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一文时建议,“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4月14日,安徽黄山市民政局局长朱学军就此接受安徽当地媒体采访时称,更改市级名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民政部门将深入调研,尽早提出建议。(4月15日《新京报》)

近年来,国内出现一股改地名的热潮,不可否认,改地名不乏一些成功的范例,但改地名也并不都是阳关大道,有些城市改了地名,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效益,有的甚至改出了尴尬、困惑和后遗症。安徽徽州地区更名黄山市恰恰就被舆论贴上了这样的负面标签——徽州地区1987年改名黄山市后,近30年来,经济发展成效不大,却使历史悠久、风格独具的徽州文化为之弱化。另外,高举“黄山”牌的黄山市区距离黄山风景区还有70公里,导致“皖南处处皆黄山,到了黄山不见山”的状况,给游客带来许多麻烦和困扰。

把黄山市再改为“徽州”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具备一定的民意基础,湖北荆州的改废和恢复也为“徽州”的恢复提供了实践参考。但笔者以为,如果黄山市真有一天要启动再改名,必须要进行科学评估论证,多听听民意,算好“得失账”。当年,“徽州”改“黄山市”时,也有很多理由,如今,再想改回去,当年说的那些理由呢?显然,再恢复“徽州”之名须有更有力的、站得住脚的、能让人信服的新理由。现在“黄山市”这个名字用了也有近30年了,名字中也包含了很多信息资源,承载了当地的很多旅游推介投入,关联着有关社会管理和运行的很多事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惯性,如果再改回“徽州”,是否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是否会增加社会负担(比如,改地名后,各单位牌匾、公章、信笺等涉及地名的载体都要更新)?

地名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人文文化、自然文化的沉淀,随意改之便割断了当地的文化脐带,导致文化传承错位,产生社会问题。地名并非不可更改,但我们应该努力呵护地名的严肃性、历史性、自然性和稳定性,在更改地名时保持谨慎,理性衡量利弊得失,切忌盲目跟风“追名逐利”。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4-16 12: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黄山市要不要更名为徽州,最近引起热烈讨论。先是《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文章称,慎重更换地名,就在于对地名有情感。像“徽州”(今黄山市)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随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起网络投票:“黄山市恢复老名字徽州,你支持吗?”截至当天投票结束,14973人参与,其中71.4%的网友选择“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以示支持。

没有“徽”,哪来“安徽”?将徽州更名为黄山,至今仍令不少人遗憾。

不知从何时起,地名更改成为一种潮流,仿佛不取个新名就不时尚,不改改名字就找不到存在感,就无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随意更改地名实属短见。原因很简单,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不仅寄寓了世人的美好记忆,还保留着历史现场,粗暴易名无异于斩断文化命脉。而且,人们越来越觉得,一些古代地名隽永、有文化气息。

关于改名,我的观点是,既不能随意乱改,也不可奉行顽固的文化“保守主义”立场,认为所有名字都不能改。从历史上看,一些地方也是几易其名,而且有些地名改得还不错。比如,广陵改为扬州,“一曲广陵绝天下”固然蕴藉内涵,“烟花三月下扬州”也别有韵味。至于九原改为包头,貌似土气,但要知道,包头是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将九原改为包头,恰恰体现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此外,有的改名也确使当地声名大噪,比如四川灌县改名都江堰市、福建崇安县改名武夷山市。

而有些地名更改则不伦不类,甚至有搞封建迷信之嫌。比如某地将西山镇改为金庭镇,因为日落西山不吉利。此类改名,就纯属乱折腾。

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行政区划名称的命名、更名,不能随意,而必须经过审批等合法程序。而且,无论是站在文化传承的角度,还是节省开支的考量,地名都是能不改就别改,如果实在要改,除了履行必要的程序,还要多听听民意,否则劳民伤财不说,民众也不满意。

此外,还要探讨一个问题,一些地方更名后,当地民众已经习惯了新名字,新名字也逐渐在国内外叫响,尽管不如原来的地名显得有文化,但仍须慎重考虑是否有必要改回去。否则,折腾来折腾去,吃亏的还是当地民众,因为他们是改名成本的直接承担者。

具体到黄山市是不是改称徽州市,也不妨多听听当地民众的意见。调查显示,不少人认为“改不改并不重要,关键是把传统文化传承好”,还有人认为“新地名也用习惯了,再改回去劳民伤财,没必要”,这也是民意的一种呈现,不可不听。简言之,不能乱改名,也不能瞎折腾。尽管“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但不必在名头上过于用心思、耗力气,如果物阜民丰、百姓安康,新名字同样能够叫得响。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

1338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中共日本省委书记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6120
QQ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6-4-17 00: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改个名,地方经济就发展了?会折腾
猎手于人畜无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1

主题

1914

帖子

366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668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6-4-17 19: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改长安,北京改北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580

主题

3366

帖子

549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96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4-18 17: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荆门一帮吃饱了饭闲得慌的政协委员就来气,好好的水产路、车站路,改成了什么屁名字到现在还记不住,每每这个时候,就忍不住地问候好几次这帮人的先人八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6-4-18 22: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漳河一碗水 发表于 2016-4-18 17:28
想起荆门一帮吃饱了饭闲得慌的政协委员就来气,好好的水产路、车站路,改成了什么屁名字到现在还记不住,每 ...

政协冤枉!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580

主题

3366

帖子

5496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96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4-19 17: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听过了,这两条路改名就是一帮政协委员三番五次地列进提案后,要求政府部门改的,据说是为了让大家记住什么荆门的历史人物!真是扯TNND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0

主题

467

帖子

478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7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6-17 16: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字好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