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恩 难 忘 杨 磊 每当我走过黄家口中学,我的心头总会升起一丝的温暖,这里渡过了我艰难而充实的中学时光,这里有我如父如兄的老师,特别是曾经教过我语文的贺成老师。 每当我走过黄家口中学,我的心头总会引起一丝歉疚和遗憾,贺成老师病逝的时候,我因各种原因竟没能去送老师最后的一程、、、 三十年过去了,我常常回想起在黄家口读中学的时候,尽管那是一所很普通、很偏僻的乡镇中学,但是那里代表了我的青春岁月,记载着我的起点、我的奋斗、我的迷茫、、、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一场“鲤鱼跳龙门”的肉搏战,一条“穿皮鞋”与“穿草鞋”的分水岭,沉重的学习压力下疲惫的身躯苦不堪言,尽管只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中学,可是后来有很多学子走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甚至欧美海外,这一切都得益于这里有一帮“居斗室而不坠青云之志”的默默无闻的好老师,贺成老师就是他们中间的突出代表。 贺成老师生于1926年,1948年参加革命,属于离休干部,小时候家里穷只读过三年私塾,中文知识全靠自学,反右时被打成右派,平反后就在黄家口中学任教,直到1993年因积劳成疾而早逝。 贺老师是一个敬业的人。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他总是把其他老师事假或病假的课时借来上,也从不用归还,每天晚自习前,他都提前15分钟到教室,利用这15分钟的时间给我们讲一段文言文或者古诗词,窗外寒风凛冽,身体缺衣少食,但教室里充满了浓浓的暖意,贺老师带领着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遨游、驰骋、、、“车粼粼,马啸啸,行人弓箭各在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正是这些在中学阶段贺老师讲授的语法、修辞、文言文、古诗词基础,给我们打下了深厚的文字基础,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与写作中受用无穷。 贺老师是一个勤奋的人。作为一个乡镇的语文老师,他还是当时的县政协委员,经常去参与县史县志的编撰,业余时间在全国的语文教学杂志上经常发表学术和心得体会的文章,这对于一个基本靠自学出生的中学老师来说,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心血啊! 贺老师是一个宽厚的人。贺老师爱学生,从来都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他多次向学校食堂建议,要求学校食堂改善学生生活,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同学,他好多次都是从自己微薄的薪水里拿钱出来资助,当时的中学教育,提倡向黄冈中学学习,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法西斯的手段来磨砺学生,不许学生打篮球,不许学生谈笑,老师按考试的成绩排座位,成绩不好的学生坐后排、坐角落,但贺老师从不这样,他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多次提出反对这种做法,总是自己率先垂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后来毕业离校了,贺老师还是继续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就业,并在已毕业的学生、校友中间牵线搭桥、周旋帮助。 “恩师已去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三十多年了,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当今社会师德师风的负面新闻,我就想起我八十年代的师生之情,想起贺成老师,想起您站在讲台上,右手拿着粉笔,身体左右摇晃着,口中念着古典诗词,一脸的陶醉与虔诚、、、 什么时候我去贺老师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点燃三支清香,带去我深深的感激和无穷的敬意、、、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洪湖市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