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中央综治办、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规定,自今年3月开始,居民寄快递需要实名投寄。(2016年04月27日,人民日报) “何以琛的老婆”、“脑残”、“咸蛋超人”、“楼上的疯女人”……这些都是曾经“奇葩”的快递收件人姓名。看似是有人图个乐,但更多的还是害怕个人身份信息泄露。不过,自2015年11月1日,快递实名制登记正式开始。尽管不情愿,但奇葩收件人也只能是“过去式”了。而快递实名制所带来的影响也日益凸显,一些个人身份信息,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赚钱的“砝码”,必须及时改善。 不可否认,快递实名制的确能够确保快递物件的安全,同时保证寄件人和收件人的信息无误,有利于物件的准确投递。但是,快递实名制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给快递公司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影响,实名制将使收发流程变复杂,效率变低下。其次,也会给消费者带来隐私泄露的隐患。所以说,快递实名制的实施,不只是需要消费者去努力,更应该加强政府监管,强化快递公司的管理。倘若监管公司到位,管理到位,相信也会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从而激发快递行业的春天。 当然,个人身份信息的泄露,也并非全是快递实名制引发的。综观目前用来贩卖的个人身份信息,来源大致有二:一是黑客盗取,二是有关单位泄露。此前,媒体就曾多次披露物管、中介公司以及掌握客户资料的其他公司置保护客户个人身份信息的义务于不顾,无视职业道德和商业伦理,贩卖他人信息。而且,从某种意义来讲,私自贩卖客户信息的行为更有隐蔽性,对社会道德伦理的颠覆性更强,对社会底线的侵蚀性更大。 毋庸置疑,人们对于黑客盗取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相当仇视,但是,对于一些贩卖个人信息的公司更是深恶痛绝。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的频繁,个人财产的不慎被侵,这些都让人们忍无可忍。个人身份信息成为了他人赚钱的“砝码”,公司的道德约束和彼此信任可见一斑。笔者认为,快递实名制不过是个人身份信息暴露的一个小分支,要真正保护消费者隐私,并非取消实名制能够实现的。我们期待的是政府能够有效监管,公司能够自觉保护,别拿着客户的信息当“砝码”,赚取昧着良心的钱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