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夫子 于 2016-4-30 14:41 编辑
大礼山游记
刘继智
春日的一天,我突发奇想,登了一次大礼山。
大礼山位于大悟高店乡西南和城关镇的东南的结合部,它海拔高度只有451.8米,原名大磊山,磊者,石头堆叠也。至于为何叫礼山,我不得而知。
大悟县原名礼山县,以县境有礼山而得名。礼山县名其实早在一千多年的隋朝便有之,这样说来,至少在那个时候,礼山就有其名,这个称谓应该比大磊山要早。不管怎么说,因为有了这座山,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归宿,四县合一,把四个不同县域、不同风俗的人拉到一起,因为它,也就有了今天的大悟县。
三十多年前,我那时还不到二十岁,正在县师范读书,每天清晨走出宿舍,便不自然地抬头向东南方向望去,便会在不经意间看见这座山。看见它高立云端,常常被浓雾牵绕。金色的晨光透过云雾,照在山峦之上,山峦显得格外秀美而富有灵气。我心里便升腾起登临峰顶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很长时间没有付诸行动。人生苦短,时光如水,日月如梭,几乎是一眨眼工夫,三十年就匆匆而过,如果再不登上去看看,恐怕这一愿望会成为永久的奢望。
春末的阳光很暖很暖,从县城乘车翻过七里冲南面的岗岭之后,便下车,沿着新修的公路缓缓往上攀爬。因为山顶正在安装风力发电机轮,修的公路较宽,虽然弯弯绕绕,但比起走羊肠小路要顺畅多了。
约莫一个小时的行程,快接近山顶的位置,果然见到许多岩石堆叠,山上有石,这本来是习以为常的,但在这并不算高的山峦之上,能够见到如此之多的奇石怪石,多少令人感到意外。
从东面山坡折向北面山坡,这才发现大路并没有通向山顶,我只好顺着松间的小路往上爬,路上有无数叠起的石阶,石阶上已经磨得光滑,可见曾经有许多人走过这条小路,历史经年、漫长岁月,山下的人从这条羊肠小路上山,是观景、是进香,我不得而知,反正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后之来者,一个迟到者。
路旁有密集的松树、杉树、茶树,还有几株开得正艳的映山红,溪涧有一石井,井水清冽,掬一捧润喉,清爽全身,舒服极了。
再往上爬,便快接近顶峰,见几块圆圆的巨石,石峰里长着几株高大的松树,松虬形怪异,很有造意。再继续往上攀援,果见山顶东面的山背之上诸多奇石堆叠,如蛇似龙,如龟似豹,其中有一块翘立的巨石就像鳄鱼张开的大嘴,呲牙咧嘴,形态逼真,一巨石缝里开了数株映山红,如霞落石,格外醒目。
我在巨石之上蹲坐良久,放眼凝望,感慨万千。
峰顶有庙,庙里无人,铁将军把门,铁锁有些锈迹斑斑,看来已经好些时没有人来过,山上孤寂,缺乏人气。不过话说回来,如我这般闲情逸致之人,真的是越来越少,现实之中的每个人,几乎都是想着法儿奔钱程,思忖着生财之道,无人常登峰顶,倒也是情有可原。
礼山其实有东西两座峰,东峰较高而西峰略低。东峰之上,原来建有城寨,现在已经毁的只剩下一小节,石寨的痕迹依稀可见。如今,山的峰顶处,七轮风电依次排开,耸向蓝天,是大礼山新的风景,但因为宽阔的公路修到快接近山顶的位置,山就失去了许多神秘感,人就没有了从山下徒步到山顶艰难曲折的体味。
也许是临近县城的缘故,礼山上的植被覆盖率是较高的。山上郁郁葱葱,杂花生树,绚丽多姿,置身其中,犹如仙境一般。
登临极顶,举目西望,大悟城关尽收眼底,玉带似的澴河绕过城东,向南缓缓流去,此情此景,多少让人动情感怀。
古人曰:“登泰山而小天下!”我没有那么大的胸怀,但今天,我完全可以自豪的说:“登礼山而小县城是也!”
【432824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中学刘继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