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列兵

- 积分
- 1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三叔喜好写对联,在我所生活的那个小山村是众所周知的。早些年,三叔是垸里唯一能写毛笔字的"秀才”,村里婚丧嫁娶,生儿建房,所需对联一应出自他的手笔;后来垸里识字断文的人多了,但乡亲们仍以得到三叔的对联为荣耀。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毛笔字写得好(按他的话说,有宗祖世南公的神韵),主要是他杜撰的对联内容新颖,切合实际,通俗易懂。而今,三叔退休在家,时间变得充裕了,创作欲望更是空前的高涨。
“稻田灌溉虽重要,生活用水不能断"这是插在垸塘放水口提醒要及时筑塘缺的木板上的字;"饮水洁净百病不生,孩童玩耍莫到井边"这是告诫大家垸场中间那口古井应该保持清洁,同时提醒大人警防小孩到井边玩,以免发生溺水事故;“千年古树岂多见,系牛栓羊要不得"这是阻止人们将牛羊系在垸口那两棵古樟树上,保护古树名木。有对夫妻,小两口常打架,三叔常给他们劝和,"遥想当年恋爱时,山盟海誓多甜蜜""夫妻本是一个人,怎能动辄伤自身"这对夫妻惭愧地说,别打啦,把三叔累坏了。夫妻俩相互包容,恩爱有加。垸里有一大学生到国外留学,临走向三叔辞行,三叔早己把嘱咐写在一硬抄本上赠之:“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鹏飞万里思恋故园"。留学生后来毅然拒绝国外某著名企业的高薪,回国创业。有那么一段时间,村干部常来垸里大吃大喝,大家多有不满,就给三叔说了,他立马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具体操办的那家村干的大门上:"吃喝不是干部样,为民造福才正道"。三叔也有不肯"赐稿"的时候,垸里有一富户,却较吝啬,遇到左邻右舍有急事来借钱,不是叫穷就是推诿,他做新屋宴请宾客要贴对联,去讨三叔的墨宝,吃了闭门羹。后来富户有所改变,三叔便主动给他写了一副对联,亲自在他新屋大门两边贴好:“贫困不曾失锐志,富裕未敢忘乡邻"。三叔有一个写对联批评儿女不孝的故事,说的是五妥叔有五个儿孑六个女儿,只剩一个"落笃儿"还没成家,那四个儿孑六个女儿先前还每年给些零用钱,但后来就不给了。为啥?怪老人不舍得吃穿,把钱攒给“落笃儿"。三叔劝说,你们做孑女的把钱给了父母就是尽了孝,至于父母怎么用这些钱,你们应该尊重父母的意愿。不听。年底贴春联过年,三叔就在除夕夜给五妥叔大门贴上了一副对联:“生有五孑却没烟酒待客,嫁走六女仍是布鞋过冬"横批"计划生育好",把五妥叔的儿女们羞得好几天不敢出门。
严格地讲,三叔所写的并非都是符合艺术规律的对联,但他的那颗热心却是什么时候都令人敬仰的。我常想,我的那个垸孑多年来从沒有警察进来办过案,失盗失水失火之事也从没发生过,这不能不说与三叔有关吧。生活在这样一位智者的淳淳目光里,连夜里做恶梦都不会感到害怕的。
三叔的对联像是一束束朴素的绿色植物在乡村的原野上芳香四溢地生长着,成为我那美丽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
|